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同学们以氯化钠为例进行研究
(1)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将失去电子、得到电子、构成和组成填在图中的空白处:
(2)研究物质的制备: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 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
(3)研究变化规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A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可帮助消化,则A是 ;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俗名叫苛性钠;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是 ,C的用途是 (只写一种).写出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的常说“三酸两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桌面上的五个试剂瓶内(如下图)分别装有属于工业上“三酸两碱”中的“三种浓酸”和“两碱固体”。
查阅资料:含NO3的物质见光易分解,一般储藏在棕色试剂瓶中。
(1)小袁同学没有利用任何试剂就鉴定出了C、D、E三瓶中的三种浓酸。他的做法是:
①直接观察试剂瓶颜色,棕色试剂瓶E内的是 (填名称);
②分别打开C、D瓶的瓶塞,观察到 ,说明C瓶内的是浓盐酸,D瓶内的是浓硫酸。
(2)小白同学在查阅A、B瓶内的“两碱”的制备方法时,根据收集的信息,绘制了如下一个框图。
注:整个框图中每个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已全部给出。
根据框图,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框图中的①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
Ⅲ.请选用一种物理方法鉴别A、B瓶内的物质: ,
在实验室中能否通过滴加酚酞试液来区别A、B的溶液? (填“能”或“否”),为什么? 。
通过化学学习,同学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1)现有H、C、O、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②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 ;
③实验室常用的溶剂 ;④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 。
(2)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二氧化碳被氨水吸收(如下图)转化为可做氮肥的碳酸氢铵(NH4HCO3)。
①NH4HCO3由 种元素组成。
②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③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具体粒子名称)。
④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 。
请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的化学魔术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查阅资料】氯化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魔术药品】氢氧化钠稀溶液、稀盐酸
【魔术表演】在玻璃杯内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加入无色溶液A后,溶液呈现红色;。再将一枚鸡蛋放入溶液中,观察到鸡蛋慢慢沉到杯底同时在蛋壳表面出现气泡,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当接近液面时又下沉,如此反复。充分反应后,取出这枚鸡蛋,又将另一枚鸡蛋放入其中,观察到鸡蛋直接沉到杯底。(如图所示)。
(1)写出无色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加入无色溶液B后,溶液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鸡蛋壳表面产生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魔术表演结束后,玻璃杯中废液除酚酞和水外,废液中含有 。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式为;
(2)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具有丰富的硒资源.硒(
)是人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周期表中与硫同族、化学性质相似.
、
、
、
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物质
和
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有机化学中的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的式子.某有机物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8,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按
、
、
顺序).
小明家的新房装修,瓦工师傅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收工时瓦工师傅把未用完的石灰浆用沙土盖上,以备第二天再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浆因变质而失效。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石灰浆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想通过实验验证石灰浆的变质情况,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样,加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石灰浆部分变质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
(3)实验反思:由于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小明认为滤渣全部是变质生成的CaCO3,你认为小明的说法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 。
(8分)我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有力地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
(1)从海水中提取出的粗盐中除了NaCl外,还含有泥沙等杂质。请完善下列实验室中除去泥沙等杂质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图1)其中操作1的名称是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2)上述除去泥沙后的澄清滤液中,还含有Ca2+、Mg2+等阳离子,要想知道该滤液是硬水还是软水,
可加入 进行检验。
(3)工业上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镁的过程如图2:反应1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物质X是 (填名称)。
(4)工业上可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制得烧碱、氯气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图中的六个圆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蓝色溶液A与C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B为氧化物,D、E、F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E中溶质可用于生产洗涤剂。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两圆相切或“——”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六种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的化学式 、 ;
(2)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写出一个有B生成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7分)如图如示,若将稀H2SO4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各层间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
进口→ → → → → →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 (填写化学式),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 种。
(2)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 层。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硝酸根离子 ;②三个氧分子 。
(2)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六种物质:生石灰、食盐、碳酸钙、尿素、酒精、碳酸氢钠。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可作为火锅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可用作补钙的盐是___________;
③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④可用作氮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 钠的质量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填"引流"或"加快溶解")。
(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
A. | 称量及量取 | B. | 计算 | C. | 溶解 | D. | 装瓶贴标签。 |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填字母)
②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含量测定 ”的实验
(1)甲组的方法是: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滴入到10g的混合物中,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除盐酸、样品与水以外,判断反应是否完全必须用到的试剂是 ,现有某实验小组测得消耗盐酸(密度约为1g/ml)的体积是3.65ml,则该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
(2)乙组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经换算并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用上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同的操作方法是 ;
(3)请你再设计一个与甲、乙操作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定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设计方法是 。
下列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写出你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否定相应的各错误观点:
序号 |
错误观点 |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
1 |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
|
2 |
凡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
|
3 |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
4 |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