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粉状物质——“干水”,其含水量约为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C.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 D.干水中的分子不停运动 |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双面使用草稿纸 |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
C.将垃圾分类回收 |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
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设计了四个小实验,对它们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只说明了石蕊遇酸变红色,与本实验没有任何关系 |
B.实验Ⅱ为对照实验,说明水不使石蕊变色 |
C.实验Ⅲ为对照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使石蕊变色 |
D.实验Ⅳ为验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而且生成了酸 |
依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 | B.不能燃烧 |
C.不支持燃烧 | D.能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
吸烟时,烟气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物质是
A.氧气 | B.氮气 | C.一氧化碳 | D.二氧化碳 |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并测定某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中铜单质的含量。
资料
①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 H2O。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难挥发,常用作干燥剂。
(1)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的试剂是 。点燃装置F中酒精灯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的顺序是 (填对应装置序号)。
(4)若称取该混合物5.0 g,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 g。原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
C.一般情况下,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
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
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探究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制作几个用紫色石蕊浸泡的纸花,设计如下实验:①向纸花上喷洒白醋; ②向纸花上滴水;③将纸花烘干并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 ④将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其中必须进行的实验是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氧循环和碳循环,通常情况下空气组成是固定的
(1)举例说明在自然界中消耗CO2和产生CO2的途径。
(2)在同学中存在两种不同观点:①空气中CO2越多越好②空气中CO2越少越好或最好没有。你认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 B.用作气体肥料 |
C.用于人工降雨 | D.生产碳酸饮料 |
冬季室内燃煤取暖时,要注意保持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O2 | B.N2 | C.CO | D.CO2 |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 | B.氮气 | C.一氧化碳 | D.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