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变红,③不变红 |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区分O2、CO、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不完全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用于制做防毒面具,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B.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可通过炽热的铜网 |
C.鉴别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可进行点燃 |
D.进洞探险之前须做灯火实验 |
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不符合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用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黑色固体变红,有水雾出现 |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 |
一糖块投入水中 |
糖块消失 |
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
C |
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二氧化碳显酸性 |
D |
在敞口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火焰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四氧化三铁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放人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①④③⑤ | C.①④②③⑤ | D.②③④①⑤ |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B.向相同质量与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
C.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
D.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反应 |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O2 |
CO |
点燃 |
B |
MnO2粉 |
C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C |
FeSO4溶液 |
CuSO4溶液 |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
D |
NaCl固体 |
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由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 |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C.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F和G。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省略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仅①、②为分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D为白色固体,则E可能为绿色固体。
B.若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则C可能可以与盐酸反应。
C.在未开启的汽水中F和G就能生成A。
D.通常情况下,A可能是固体或气体,但不可能是液体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可根据( )
A.它们燃烧的现象不同 | B.它们的密度不同 |
C.它们的颜色和气味不同 | D.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 |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
D.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供给人们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