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D.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
下图是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C.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易被腐蚀
D.点燃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制成干冰 | B.作气体肥料 | C.制化工产品 | D.用于灭火 |
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火焰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四氧化三铁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CuO(C)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B |
H2O(H2O2) |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Cu(Fe)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D |
CO(CO2)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Zn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C粉(CaCO3)﹣﹣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N2(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CO2(CO)﹣﹣点燃 |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 干冰﹣﹣作致冷剂 |
B. | 小苏打﹣﹣焙制制糕点的发酵剂 |
C. | 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迹 |
D. | 合金钢﹣﹣制造坦克外壳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 B.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
C.CO和CO2都能用于灭火 | D.CO2可作为气体肥料 |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 B C D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D.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 |
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CO、CO2这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
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②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气味;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实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⑥点燃,看能否燃烧。
A.①② | B.③⑥ | C.③⑤ | D.①③ |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于灭火 | B.用于人工降雨 |
C.供给动、植物呼吸 | D.制作碳酸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