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的质量分数:Fe(1-y)O小于Fe3O4 |
B.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
C.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
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
B. | 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
C. |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
D. | 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残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
B.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质量的关系 |
C.表示向足量的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
D.胃酸(盐酸)过多可服用氢氧化镁.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值与服药时间的变化关系 |
某同学在学习CO2的性质后,对CO2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将镁带点燃后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燃烧,瓶壁上出现黑色物质,他作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
B.二氧化碳灭火器能扑灭一切火灾 |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D.CO2能支持镁带燃烧 |
下列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点燃甲烷之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D.不小心将少量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适当提高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可增大农作物中葡萄糖(C6H12O6)的含量。这一过程可表示为: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下列关于该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 B.葡萄糖属于糖类 |
C.适当提高CO2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用途、性质、制备和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
下列实验方案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B. |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
C. |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 D. | 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 |
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不符合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用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黑色固体变红,有水雾出现 |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 |
一糖块投入水中 |
糖块消失 |
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
C |
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二氧化碳显酸性 |
D |
在敞口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A.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 |
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会变红,所以CO2是酸 |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A.a、b、c | B.a、c | C.b、c | D.a、b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C. | 点燃羊毛纤维时会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
D. |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
B.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等 |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