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变红,②不变红 |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 B.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B.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盐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B.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物质燃烧的反应都能放出热量,能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点燃CO时,发生爆炸 ──点燃前可能没有检查CO的纯度 |
B.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 ──由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 ──红磷过量 |
对知识的归纳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分类 |
B.物质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
混合物:医用酒精、空气、冰水混合物 碱:火碱、纯碱、氨水 合成材料:合金、塑料、腈纶 |
KCl(KClO3):加入MnO2,加热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ZnCl2溶液(FeCl2):加入过量Mg粉,过滤 |
C.安全知识 |
D.物质鉴别 |
点燃H2、CO、CH4前必须验纯 逃离森林火灾现场不能顺风跑 煤矿井内要通风并严禁烟火 |
黄金与“假黄金”(黄铜):看外观 NaOH和NH4NO3:加水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
A.AB.BC.CD.D
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时吸收热量
B.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用Zn粉与MgSO4溶液反应制取Mg
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气验纯B.往试管里加锌粒
C.滴加液体D.排空气法收集CO2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彼此多处相似的是
A、CO、CO2 B、C、CO2 C、C、CO D、O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