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
方案一:如图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 。
方案二:根据如右图装置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CO气体应由 (填“a”或“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①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② 。
【活动与探究二】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
275.58 |
反应后总质量(克) |
274.92 |
反应前后质量差(克) |
0.66 |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
m |
(1)该实验中,如果装置中不加固态干燥剂(吸水不吸二氧化碳),则最终所算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CO2(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
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 和 。
(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颜色无变化。 |
该液体不是 。 |
②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 |
。 |
该液体是稀H2SO4,不是NaNO3溶液。 |
(3)实验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中的一种。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 |
溶液变红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
【反思交流】请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写出电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载有电石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两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②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
① 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①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
② 从上述烧杯①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
③ 另取一个烧杯②(如图),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①②两个小烧杯。过了几分钟,观察到
综合②③实验说明分子
反思:为什么两个烧杯不同时变色呢?
查阅资料:不同的分子在相同的条件下运动速率不同。
由此可根据现象推断 分子运动速率快(填氨或酚酞)。
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小丽同学进行了图①实验,小芬同学进行了图②实验, 实验后她们把两支试管中残余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杯底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请你与她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3)小丽经过分析认为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有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芬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试剂X,根据现象得出一定含有Na2CO3,则清液中一定不含 ;接着她又向其中滴中试剂Y,根据现象得出清液中一定含有NaOH,试剂Y可能为 。
以下是某化学探究的过程,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向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1)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呢?
(2)查找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2O、Na+、OH-和极少量的H+。
(3)猜想:是大量的O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4)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
①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由此说明 ;
②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由此说明 ;
③ ;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水煤气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气体燃料,一般用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CO2。
【实验假设】
①可燃气体是CO;②可燃气体是H2;③可燃气体是 。
【实验过程】
实验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所用试剂均为足量):
实验中,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且 ,证明水煤气含有H2;
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煤气中含有另一可燃气体是 。
【实验反思】
根据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实验应保证安全,防止中毒。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
【实验拓展】
(1)实验后,乙同学认为欲检验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还有NaOH剩余。但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错误的,理由是 ;
(2)丁同学通过本次实验,结合查阅的资料发现,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两种无色溶液。正确的鉴别方案及结论是 。
在一次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老师给某学习小组一瓶由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反应后,并经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要求对该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A.NaOH |
B.Na2CO3、Ca(OH)2、NaOH |
C.Na2CO3和NaOH |
D. 【讨论交流】(1)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一项是(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 (2)某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是不成立的(填猜想序号)。 (3)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及实验结论 |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材料制取烧碱,其制取流程如图:
(1)写出加入纯碱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问题与发现】固体A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的猜想:A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乙的猜想:A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你的猜想: .
【实验验证】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 |
取少量固体A,用适量水溶解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体A,用适量水溶解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 |
|
猜想不成立 |
你 |
|
|
猜想成立 |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讨论后,认为甲的结论不一定成立,原因是 .
蚁酸(化学式为HCOOH)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猜想】蚁酸分解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1)甲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乙同学对该气体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
【实验设计】乙同学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未画出):
【讨论交流】
Ⅰ.根据实验现象,A中溶液 浑浊(填“变”或“不变”),就能否认猜想①。
Ⅱ.装置B中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的作用是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拓展延伸】丙同学提出:蚁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中,如果一种是水,另一种氧化物就一定不是CO2。从理论上分析,其理由是 。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 .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 ,还可能含有 .
【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 .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下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观察与分析Ⅰ】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 (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 ,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若上述(4)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6)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则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下面所示为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
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请回答:
①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
②装置D的作用是 。
(3)某同学欲用含有少量杂质CO2的CO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
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其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CO混合气体→F1→C→B→F2
①仪器F2中看到的现象是 。
②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若氧化铁样品质量为10g,完全反应后称量,前后B装置的质量减少2.7g,则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
④指出该套装置的缺点并提出改进办法 。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可从两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方案一: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为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 不断搅拌,当观察到 时, 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在10ml 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 <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象如图1。
(1)测定pH的操作方法为 ;
(2) 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强调“pH <7时”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 ;
(4)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当滴加盐酸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将图2中缺少的粒子补充完整 (填离子符号)。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小王 |
用 试纸测溶液的 | 溶液的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小李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
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
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
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
,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
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