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 假设2:含KOH和K2CO3; 假设3:只含K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 。
②“固体A”的化学式是 。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 。
(4)从(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可推断假设 成立。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1)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答: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3)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结论】小欣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l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
(4)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①小芳用胶头滴管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
②小欣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她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沦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________ |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你选择与小欣不同类别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________溶液。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相关性质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气体制取
按如图1所示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③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原因是。
(2)实验研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可观察到塑料瓶,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二:先用集气瓶装满一瓶蒸馏水(pH=7.0),然后按如图2所示组装组装并进行实验,再用pH计测定从装置C排到烧杯中的液体的pH。
①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②测得烧杯中液体的pH<7.0,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
【实验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
【拓展延伸】某同学先对图2装置做了以下改进:将装置C中的部分蒸馏水换成植物油,将烧杯换成量筒(如图3所示),然后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二氧化碳的体积,测得气体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①,②。(合理即可)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碱石灰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固体溶解度小,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少,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 。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 。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小明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
②从小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
①你认为该包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
【迁移应用】下列气体①氢气 ②氧气 ③一氧化碳 ④氯化氢 ⑤二氧化硫 ⑥氨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④⑤ | D.⑤⑥ |
在一次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老师给某学习小组一瓶由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反应后,并经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要求对该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A.NaOH |
B.Na2CO3、Ca(OH)2、NaOH |
C.Na2CO3和NaOH |
D. 【讨论交流】(1)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一项是(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 (2)某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是不成立的(填猜想序号)。 (3)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及实验结论 |
呼吸面具中的“氧气再生剂”,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和 ,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1)小明取少量水溶解白色固体,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于是小明认为猜想二一定不正确。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为 。
(2)小红另取少量白色固体,滴加少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小红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并得出结论只有猜想一正确,猜想二和猜想三都不正确。同学认为小红的实验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为 。
(3)小玉另取少量白色固体用适量的水溶解。依次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进行试验,依次观察到产生 和 ,证明猜想三成立。小玉为什么用氯化钙溶液而不用澄清的石灰水呢? 。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持方法是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 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实验时,打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打开b.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应先打开a,再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选填“A”或“B”)A.熄灭酒精灯 B.关闭b
(4)待试管冷却后,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提出问题】炼出来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在铁的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都是黑色;只有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综合探讨】同学们得出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评价该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
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步骤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是。
步骤4: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成立。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材料制取烧碱,其制取流程如图:
(1)写出加入纯碱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问题与发现】固体A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的猜想:A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乙的猜想:A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你的猜想: .
【实验验证】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 |
取少量固体A,用适量水溶解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体A,用适量水溶解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 |
|
猜想不成立 |
你 |
|
|
猜想成立 |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讨论后,认为甲的结论不一定成立,原因是 .
蚁酸(化学式为HCOOH)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猜想】蚁酸分解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1)甲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乙同学对该气体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
【实验设计】乙同学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未画出):
【讨论交流】
Ⅰ.根据实验现象,A中溶液 浑浊(填“变”或“不变”),就能否认猜想①。
Ⅱ.装置B中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的作用是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拓展延伸】丙同学提出:蚁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中,如果一种是水,另一种氧化物就一定不是CO2。从理论上分析,其理由是 。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 .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 ,还可能含有 .
【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 .
如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探究实验。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提示:挥发出的少量
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酚酞试液中,试液显色。
(2)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铁的氧化物(
)的元素组成比例,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按A1 -----B-----C----- A2顺序连接(A1、A2为浓硫酸洗气瓶),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
①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加入铁的粉末状氧化物(
)试样的质量为ag,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至大玻璃管冷却。这时测量到E处大玻璃管中粉末状固体的质量减少了bg,试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值:x/y=.(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设所发生的反应均完全进行)
②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大量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且溶液质量减小。试解释溶液质量减小的原因:.
③对于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小丽同学进行了图①实验,小芬同学进行了图②实验, 实验后她们把两支试管中残余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杯底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请你与她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3)小丽经过分析认为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有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芬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试剂X,根据现象得出一定含有Na2CO3,则清液中一定不含 ;接着她又向其中滴中试剂Y,根据现象得出清液中一定含有NaOH,试剂Y可能为 。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可从两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方案一: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为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 不断搅拌,当观察到 时, 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在10ml 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 <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象如图1。
(1)测定pH的操作方法为 ;
(2) 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强调“pH <7时”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 ;
(4)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当滴加盐酸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将图2中缺少的粒子补充完整 (填离子符号)。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小王 |
用 试纸测溶液的 | 溶液的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小李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
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
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
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
,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
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