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
B. |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C. |
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
D. |
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
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8:9,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 )
A.3:2B.4:3C.1:1D.1:2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Fe2O3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Fe2O3 Fe3O4 FeO Fe,已知铁的氧化物除Fe2O3外,其余均为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
C.该实验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当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时,固体成分是Fe3O4和FeO
Fe2(SO4)3溶液用于脱除H2S,并由反应Ⅱ再生,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S、O和Fe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理论上每生成16g S,需补充200g Fe2(SO4)3
C.理论上每生成32g S,同时有16g O2参与反应
D.理论上反应Ⅱ中每生成18g H2O,同时消耗152g FeSO4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先后发生反应Ⅰ、Ⅱ,对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Ⅰ减小、Ⅱ增大B.Ⅰ减小、Ⅱ减小
C.Ⅰ增大、Ⅱ增大D.Ⅰ增大、Ⅱ减小
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A.B.
C.D.
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B.
C.D.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见图。综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从图象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读图识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
A.表示向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至过量
B.表示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
C.表示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表示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高温煅烧石灰石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
A.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
B. |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D. |
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 |
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