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向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有关数据下列图象正确的是(横坐标为每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某锥形瓶中装有稀盐酸。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
将某盐酸与某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当达到pH=7时,测得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个数比为1:20(设水都以分子形式存在)。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6.0% | B.14.0% | C.6.4% | D.16.0% |
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
C.镁在氧气中燃烧 |
D.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O→Cu(OH)2 | B.CO→Ca(OH)2 |
C.Na2CO3→NaCl | D.CO2→H2O |
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和NaCl |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
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
C.镁在氧气中燃烧 |
D.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C.C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
D.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A.大多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
B.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
D.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所以10 g碳与10 g氧气反应生成20 g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