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查阅资料】
1.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2. 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
3. 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猜想与假设】
1. 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2. 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3. 可能是_______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实验验证】
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__________。
图 1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 |
x溶液 |
A |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
烧碱溶液 |
B |
稀硫酸和稀盐酸 |
氯化钡溶液 |
C |
镁铝合金 |
稀盐酸 |
D |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
稀盐酸 |
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氯化钠固体 |
泥沙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氧化钙 |
碳酸钙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D |
硫酸铜溶液 |
硫酸亚铁溶液 |
加入铜粉,过滤 |
下图五个圆圈代表的五种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有关现象及反应类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可能是AgNO3溶液 |
B.b处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
C.c处可能生成白色沉淀 |
D.d处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 |
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
B.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 |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D.点燃棉花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味 |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
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_ 。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
滴管甲 |
烧杯① |
滴管乙 |
烧杯② |
试剂 |
H2O |
|
|
Mg |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 。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题中字母所代表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A、B均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① 若A发生分解反应能生成B,则A的化学式为 。
② 若A发生化合反应能生成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 若D分别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能生成A、B。其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2)E、F、G均由3种元素组成。E与F、E与G能发生化学反应,F与G能相互转化。且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分类(酸、碱、盐、氧化物)。则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E ;F ;G 。
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Al 3Cu+ Al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A.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
B.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
C.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
D.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 |
资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Fe3O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
Ⅱ.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2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
FeCl2溶液 |
FeCl3溶液 |
加入Fe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成浅绿色 |
加试剂A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成红色 |
【实验过程】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检验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①取少量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______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试剂A |
甲组: 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 加试剂A后,溶液变成红色 |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甲组用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乙组: 固体溶解, 加试剂A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 |
【实验反思】
(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
b.试剂A用于检验FeCl3溶液
c.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d.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
(2)有人认为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其理由是 。
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① |
证明变质 |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② |
确定成分 |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③ |
测定纯度 |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VmL气体 |
④ |
除去杂质 |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下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 (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20oC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水溶液的pH |
7 |
14 |
11 |
9 |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1)实验①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
(2)实验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联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Cl、Na、Ca、Fe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A中盛有固体甲,从C放入溶液乙,打开K,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B中有气泡冒出,则溶液乙是 。
(2)若A中盛有固体甲,从C放入液体乙,打开K,观察到B中有气泡冒出,
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下降, 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液面下降的原因是 。
(3)若A中盛有物质甲,从C放入溶液乙,观察到B中溶液流入A中,并出现浑浊现象, 溶液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若A中盛有固体甲,打开K,从C放入溶液乙,观察到B中溶液变浑浊。关闭K,B又变澄清,则此时B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是 (写出所有可能组合)。
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
|||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
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