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__直接接触,其中铁钉中的A、B、C三处中________ __处锈蚀最严重.
(2)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 _.
(3)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铝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 |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做出猜想】
① 只有Zn(NO3)2 ② Zn(NO3)2、AgNO3
③ Zn(NO3)2、Cu(NO3)2 ④ Zn(NO3)2、Cu(NO3)2、AgNO3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__。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
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B,滴加_______ |
有气泡产生 |
固体B含有Cu 、Ag和_ |
(3)新型材料纳米级 Fe 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 Fe 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
②写出H2还原FeCl2,置换出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制得的纳米级 Fe 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 FeCl2杂质。取样品20g,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氢气 0.7 g。请计算该样品中单质 Fe 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化工等方面的重要金属材料,被称为“21世纪的金属”.在工业上可用镁在高温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取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Ti+2MgCl2.反应说明金属钛的活动性比镁 (填强或弱).
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1)甲图实验中,装 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 性。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与 、 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 ,喷漆可以延缓锈蚀,其防锈原理 。
(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 (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盐酸的质量比为 。
食品吸潮和吸氧后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在包装袋中加入1小包干燥剂。某同学通过课外收集食品中的干燥剂发现,常见的食品干燥剂有两种:一种是以生石灰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另一种是以铁粉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泡沫铁粉(铁粉包裹在泡沫塑料中),当它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很快变成铁锈,并有发热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打开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发现纸袋发热,写出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长期放置的该种干燥剂中除含有氧化钙以外还可能含有 、 (填化学式)。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生锈的过程中铁与空气中的 和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为了防止铁制品的锈蚀,采取的措施有 。
(3)比较两种干燥剂,其中 干燥剂的效果更好,原因是 。
把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表面变黑,这黑色物质是______,将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里,溶液变成 __________色,化学方程式为 ;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_性。
(2)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
a.钢铁外壳 b.玻璃车窗 c.橡胶轮胎 d.羊毛座垫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
①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_______和水。
②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收再利用生锈的铁制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右图所示的废铁粉中Fe2O3含量大约在80%(其余20%为铁)左右,回收后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将其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若回收100 t这样的废铁粉可以得到__________t铁。
用下列常见物质来完成以下各题:(填序号)
①干冰②葡萄糖③石墨④硝酸铵固体⑤水银
(1)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2)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4)温度计中含有的物质是;
(5)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小吴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他取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 |
甲金属 |
25 |
60 |
95 |
130 |
160 |
170 |
170 |
乙金属 |
30 |
75 |
120 |
150 |
150 |
150 |
150 |
(1)由实验结果可知: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
(2)为了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小吴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点应该是.
A.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 B.冒出气泡连续且均匀时 C.检验产生的气体纯净时
(3)根据已有实验数据,要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知道.
A.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 B.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将硫酸铜、生石灰、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配制成农药“波尔多液”,它对果树、棉花等多种植物的病菌有着神奇的功效。但农药“波尔多液”,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今年5月,吴王夫差剑重返苏州。吴王夫差剑为春秋末期制造的青铜剑,时隔2500年,虽表面有一层蓝色薄锈,但仍寒光逼人,刃锋极锋利,堪称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仔细阅读上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青铜是金属材料中,其主要成分是(填符号);
(2)从文中信息可以看出,青铜具有;
A. | 强度高 | B. | 可塑性好 | C. | 耐腐蚀 | D. | 易加工 |
(3)吴王夫差剑表面的蓝色薄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 ], 这层蓝色薄锈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金属的利用非常广泛。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下列物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黄金饰品 B.铁锅 C.铜导线
(3)中国是自行车大国。钢材是使用在自行车上最久的车架材质,钢的缺点是易生锈,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反应的结果。
小宇和同学们在学习化学之后再次走进科技馆。下面的连环画记录了他们的参观过程。
请据图和叙述回答问题。
(1)今天天气晴朗,空气质量优良。
①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 B.CO2 C.PM2.5
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小宇能做些什么呢?请你给她的出行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
(2)来到“与门捷列夫对话”展台。看到熟悉的元素周期表,依据图②中显示的信息回答。
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②镁元素是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镁原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③写出图②中一种元素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身边的元素”展台摆放了一些家居用品,告诉大家身边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依据化学式计算出Na2S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来到 “新型材料”展台,小宇对记忆合金特别感兴趣。常见的双向记忆合金是钛镍合金,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5)“太空探索”展台周围吸引了很多观众。
①航天员出舱所穿的宇航服能为其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是氢氧化锂,已知其中锂(Li)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 。
②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可用于制造飞船和火箭发动机的壳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图是金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根据上图推断,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年奥运会主运动场“鸟巢”使用了大量的钢铁。为避免钢铁与 直接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纽扣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微型银锌电池,在电池内装有氧化银和锌等物质。当电池工作时,主要是锌与氧化银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从而产生电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其中锌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转变为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