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C.二氧化碳由气态变固态时分子间的间隔一定会变小 |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存在Zn(NO3)2 | B.滤液中可能存在Ag+ |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Ag |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 |
向某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滤渣中一定有Ag和Fe,一定没有Zn |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
C.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
D.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AgNO3 |
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Zn、Ag、溶液 |
B.Cu、溶液、溶液 |
C.Zn、Ag、稀硫酸、溶液 |
D.Zn、Cu、稀硫酸、溶液 |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
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
B.该电池反应中作催化剂 |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B.置换反应前后,组成各物质的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
C.用CO还原氧化铁,反应物CO与氧化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 |
D.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两类不同的变化,因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可能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下列有关实验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
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
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现进行以下实验:(微溶物物质视作可溶)
(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和生成无色透明溶液
(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澄清透明
(3)最后加入稀硫酸,溶液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是:
A.一定没有硫酸铜、硫酸钾,一定有硝酸钡、碳酸钠 |
B.一定没有硫酸铜,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钙 |
C.一定没有硫酸钾、硝酸钡,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钙 |
D.一定没有硫酸铜、硝酸钡,一定有硫酸钾、碳酸钠 |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有X、Y、Z三种金属,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1)X + Y(NO3)2 = X(NO3)2 + Y
(2)Z+H2SO4=ZSO4+H2↑
(3)X与稀H2SO4不反应,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 B.Y>X>Z | C.X>Y>Z | D.X>Z>Y |
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
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
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
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 |
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甲>乙>丙 | B.乙>甲>丙 | C.甲>丙>乙 | D.丙>乙>甲 |
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试验流程。依据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A.①稀硫酸 ②硝酸银 |
B.①稀盐酸 ②硫酸锌 |
C.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 |
D.①稀硫酸 ②氯化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