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意义
猜想与事实验证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能力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充气包装的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步骤的探究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基本的实验技能
用于加热的仪器
测量容器-量筒
称量器-托盘天平
加热器皿-酒精灯
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
分离物质的仪器
量气装置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物质的溶解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蒸发与蒸馏操作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玻璃仪器的洗涤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气体的净化(除杂)
气体的干燥(除水)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证明碳酸盐
证明铵盐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化学的基本常识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化学的研究领域
化学的用途
绿色化学
蜡烛燃烧实验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有关化学之最
化学常识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探究氧气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水与常见的溶液
电解水实验
水的组成
水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
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硬水与软水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常见的溶剂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金属与金属矿物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铁的冶炼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生铁和钢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铁锈的主要成分
金属资源的保护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酸的化学性质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酸碱溶液的稀释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碱盐的应用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常用盐的用途
盐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的简易鉴别
铵态氮肥的检验
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纯碱的制取
酸碱盐的溶解性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酸、碱、盐的鉴别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的简单分类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微粒构成物质
物质的微粒性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认识化学元素
元素的概念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合价的概念
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概念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的特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还原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石油的组成
石油加工的产物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海洋中的资源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燃烧和爆炸实验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氢气的爆鸣实验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塑料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白色污染与防治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化学物质与健康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均衡营养与健康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加碘盐的检验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药品的分类
家庭常备药品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无土栽培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请从分子角度解释: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2)资源是有限的,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很重要,请谈谈回收和利用的价值所在.   

来源:2016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1)喝口水缓解考试压力,我带的开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已经通过   降低了水的硬度.

(2)化学考试结束回到家,啊,餐厅里飘来了饭的香味,这是因为   (从微观角度解释)…先吃一碗带汤排骨,再吃碗干饭拌青菜.这些食物中除了水、无机盐和油脂外,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3)家里煮菜用液化石油气,除了石油外,化石燃料还有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 4H 8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1 5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2015年中国航空业高速发展.先进无人机亮相国庆阅兵式,首架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

(1)用来制造无人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已知自然界中存在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这三种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2),则锂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  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3)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的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该技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  (任答一点).

来源: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因为  

(2)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如图是工业上高炉炼铁的模拟图,图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4)医疗上“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能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来源: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南海﹣﹣我们的“聚宝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城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近30年来,菲律宾、越南等五国已经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城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5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最辉煌时的年开采量。

材料1 油气资源: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责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中国海城将失去约 2 3 的可采油气资源。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材料2 矿产资源: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上的锰、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等,比陆地矿产资源丰富得多。

材料3 水产资源: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很丰富。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丰富的资源中,油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得到的产品有   (写一种)。

(2)天然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变化  

(3)材料2中所述锰、镁、铜等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4)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  

(5)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我们要捍卫祖国的领土、领海和资源的完整。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你的一点建议是   (合理即可)。

来源:2018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手机常用的电池是锂电池。小华同学对锂(Li)元素产生了兴趣,他查看了元素周期表,发现锂是金属单质,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他想了解如果把锂排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于是他去请教老师,老师让他比较锂与镁和锂与钠的金属活动性。于是他针对锂、镁、钠的金属活动性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一:锂、镁、钠的金属活动性是锂>钠>镁。

猜想二:铝、镁、钠的金属活动性是钠>锂>镁。

猜想三:锂、镁、钠的金属活动性是钠>镁>锂。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体积一样大的锂块和镁块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

锂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产生气体速率更快

   (填">"或"<")镁

写出锂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理论探究】小华同学认为钠和锂的金属活动性不需要实验也能判定,因为结构决定性质,他研究了钠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认为锂    (填">"或"<")钠,理由是    

【讨论交流】综合实验和理论探究,可以得出猜想    成立。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推出元素的化合价,知道金属元素无负价。还可以利用化合价来判定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就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已知水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A(单质)+H 2O=B(化合物)+C(化合物)

请回答:A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原因是    

来源:2016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分子  

(2)“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  

(3)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4)用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  

来源: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学校新建了塑胶跑道,校园美观了,但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1)写出初中化学所涉及到的常用来吸附异味的物质名称.(答一种即可)

(2)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3)合成橡胶除了制作橡胶跑道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合成橡胶有哪些优良的性能?(答一点即可)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力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来源: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

(1)在炎热的夏天,应该把自行车停放在阴凉处,防止因暴晒而爆胎。请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爆胎的原因:  

(2)家庭使用燃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当发现燃气泄漏时,一定要防止电火花的产生,否则可能发生  现象。

(3)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的原因是  

(4)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食品干燥剂与水接触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碱溶液,同时还能  

来源: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初步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科学素养.

(1)请完成下列表格:

化学符号

  

5CH4

  

2Cl

表示意义

2个铝原子

  

氧化铁

  

(2)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a.周末,小星妈妈做晚饭炒菜时突然来一电话,在接电话时,听到正在忙于中考复习的小星大喊:“妈妈,锅里糊了!”接完电话,妈妈问道:“你又没看到,是怎么知道的?”小星解释道: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重,则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该化学反应”.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c.前不久,某化妆品的广告片中有一女星高喊:“我们恨化学”,此广告语引起我国化学界高度关注,要求立即停播并公开道歉.你如何评价该广告语:  

来源: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化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现象。

(1)回收废旧金属的好处:  (答出一点即可)。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3)篝火晚会结束时,用水将篝火浇灭,原理是  

(4)口服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来源: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612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来源: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也会造成被动吸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2)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是  

(3)用碳素墨水填写重要的档案,时间长久不褪色  

(4)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能防止铁生锈,原理是  

来源:2017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初中化学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