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 B.生成物 | C.催化剂 | D.消毒剂 |
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
图3中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18分) 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 B.分离空气 | C.加热高锰酸钾 | D.分解过氧化氢 E. |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下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 , 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以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验满的做法是 。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量 | 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持续一段时间都只观察到导管口气泡冒出缓慢,进行原因分析,不成立的是( )
A.实验前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 B.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
C 反应容器口未塞紧 D.生成的氧气大量溶解在水中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 |
水的电解 |
B. |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 氢氧化钠溶液 |
C.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
D. |
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 等溶质质量分数的 稀硫酸反应 |
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项目 |
A.比较催化效果 |
B.比较硬度 |
C.检验酸性强弱 |
D.比较金属活动性 |
实验 |
||||
现象和 结论 |
左试管比右试管放出气泡快——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
铜片上有划痕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
两只试管都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硫酸试管中不再产生气体 ——盐酸酸性更强 |
无明显变化 ——铁、镁、铜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
向a.b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氯酸钾【KClO3】,向 b 管中加入1克二氧化锰,同时加热,则反应时间(t)和生成氧气质量(m)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装入试管中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试管中的固体共有(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
D.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 |
B. | 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
C. | 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
D. |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B.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 |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D.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