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转换关系(“—”表示相互反应,“→”表示反应生成)。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名称:
A:_____;Q:_____;D:_____;M: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__
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D.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
下列曲线分别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 在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B 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 相同质量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 |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 |
C.向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
D.向两份同体积和同质量分数的HCl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
B. | 某 溶液在室温下蒸发 水析出 晶体,再蒸发 水又析出 晶体,则 与 一定相等 |
C. | 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加水的质量与所取浓硫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
D. | 已知 和 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为 |
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项目 |
A.比较催化效果 |
B.比较硬度 |
C.检验酸性强弱 |
D.比较金属活动性 |
实验 |
||||
现象和 结论 |
左试管比右试管放出气泡快——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
铜片上有划痕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
两只试管都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硫酸试管中不再产生气体 ——盐酸酸性更强 |
无明显变化 ——铁、镁、铜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总结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 |
有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木条 |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的速率 |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反思】小凡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
第一方面探究 .
向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木条复燃;
第二方面探究 。
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将实验二试管中的物质进行 、洗涤、干燥、称量(土豆丝本身的水分减少忽略不计)。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像是
A.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
B.在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的情况 |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m:加入食盐的质量,A%:溶质质量分数) |
D.足量的的锌、铁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
A、B…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并指出其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表达式,并指出其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下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克,根据曲线判断,在图中的轴是指( )
A.溶液的 | B.溶质的质量分数/% |
C.沉淀的质量/克 | D.溶剂的质量/克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
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
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 |
B.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 |
C.硫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全部是H+ |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 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
B. |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
C.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D. | 在部分变质的 溶液中加稀盐酸 |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 |
34.3 | 32.7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 |
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
B. |
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 |
C. |
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 |
D. |
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 | 图①: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
B. | 图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 |
C. | 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
D. | 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