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 | B.蒸发 | C.蒸馏 | D.结晶 |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
D.要使A溶液中析出A 的晶体,常采用降温结晶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
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
D.t2℃ 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
(10陕西13).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以下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溶解度/g |
27、6 |
34、0 |
40、0 |
45、5 |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KCl34、0g
C、2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有晶体析出
下列哪种方式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 | B.蒸发 | C.蒸馏 | D.结晶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I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在t℃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
C.将t℃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剂不蒸发),溶液的浓度增大 |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D.t1度和t2度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
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
右图为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a的溶解度最大
B a浓的溶液中含有少量的b ,通常采用加热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a晶
体
C 20℃ 时,a.b.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D、10 ℃时分别取等质量的溶剂配成的b.c饱和溶液,再加热到70℃,若两溶液仍保持饱和状态,最多还能溶解b的质量小于析出c的质量
右图是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
D.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溶液 |
根据图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