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2届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下列生活中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葡萄酿成酒 | B.木炭燃烧变成灰烬 | C.实验室制取氧气 |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少,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环境。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用电 | B.大量砍伐森林 |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 D.尽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 |
环保型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钾(CH3COOK),醋酸钾属于
A.混合物 | B.化合物 | C.单质 | D.氧化物 |
将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几种仪器组装后,可进行的净化水的操作是
A.过滤 | B.沉淀 | C.吸附 | D.蒸馏 |
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 |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托盘天平 | B.烧杯 | C.酒精灯 | D.玻璃棒 |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现象 |
解释 |
A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质量的 |
B |
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 |
分子是运动的 |
C |
固体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
分子是相同的- |
D |
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
C.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少量“雪碧”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
C.先变无色后变红 | D.先变红后变紫 |
在焊接金属时,为隔绝空气,经常用到一些稳定性强的保护气,下列各组气体中,可作为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 )
A.N2 O2 | B.N2 Ar | C.CO2 H2 | D.N2 CO |
下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酱油呈碱性
B、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C、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下列主体知识的归纳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B.节约意识:用剩药品——应放回瓶、取用药品——应取少量 |
C.安全常识:厨房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
D.环保意识: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
2008年,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毁灭性的地震,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
A.蒸馏 | B.吸附 | C.过滤 | D.静置沉淀 |
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的周围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类,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
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D.使树木草类变为不可燃物质 |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A.CO | B.CH3OH | C.C2H2 | D.C2H4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学好化学,改变环境。
(1)请从A~F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写化学式)
A.氧气 | B.水 | C.干冰 | D.石灰石 |
E、双氧水 F、食盐
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 ①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② ;
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③ 。
(2)“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已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 ;
分析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 ⑤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向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了大量三聚氰胺以增加含氮量。三聚氰胺(C3H6N6)是一种①纯白色晶体,无味,密度为1.573g/cm3;②微溶于水,常压下熔点为354℃;③高温时易分解;④能与盐酸、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盐。
⑴上述短文中,描述三聚氰胺物理性质的是 ① (填序号)。
⑵若要使三聚氰胺发生化学变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② 。
⑶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是 ③ ,1mol三聚氰胺(C3H6N6)中含 ④ mol原子。
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Na2CO3和NaCl,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Na2CO3), 夏天晒盐(NaCl)。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 ①______。
(2)t1℃时把10g Na2C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制得__②___的碳酸钠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人们冬天捞碱的原因是___ ③____________。
(4)将3克 NaCl固体配成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 ④ mL(水的密度为1g/cm3)。在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如采用右图所示的方法读取数据(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⑤ 15%(选填“<”、“>”或“=”)。
二氧化碳已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物质。
(1)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① ;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 。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C→CO2;CH4→CO2;
CO→CO2,通过比较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⑤ (填数字序号)。
①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②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3)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⑥ (填数字序号)。
①有机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②Ⅰ、Ⅱ、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请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 ③ ,收集氧气可选用C装置或 ④ 装置,用该装置收集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_______ ⑤ ________后 ⑥ _。若选用D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 ⑦ (填字母) A.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有关气体的实验。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
A、此装置若用于制备氧气,应在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 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⑨
B、 此装置还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仪器名称 |
分液漏斗 |
小试管 |
大试管 |
装置内的药品 |
⑩ |
大理石 |
11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
12 |
(4) 同学们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右图(Ⅰ)所示。改后该装置的优点是 13 。
(5)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
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B装置应如何改进才符合要求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 ①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 ③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 ④ 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隔一段时间后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⑤ 。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⑥ 。(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