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 (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A一E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所给装置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填写如表空白.
固体M |
溶液N |
制取的气体 |
收集装置 |
大理石 |
|
CO2 |
|
|
过氧化氢 |
O2 |
或C |
锌粒 |
稀硫酸 |
|
B或 |
(2)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装置E,E中盛装的试剂为 .
(3)用如图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合如图信息,回答问题(①~⑦为装置序号,a~d为导管口编号)。
(1)装置①中甲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通常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在检验CO2气体时,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
(4)实验室若用装置②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将上述②⑥⑦装置进行组装,则可以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那么该组合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 → →b(填导管口编号)。
据下列仪器裝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于该反应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的试管口还缺少 ,用装置F收集一瓶O2,如何检验O2是否已收集满?
(3)实验室没有大理石和石灰石,只有碳酸钠粉末和盐酸,为了顺利制取一瓶CO2气体,请你选择最佳的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选择该气体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 。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中重要的一步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制备NaHCO3,化学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请结合具体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I.气体制备
(1)二氧化碳气体制备
实验室常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其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为 (选填装置对应的字母)。
(2)氨气制备
实验室常用硫酸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制备NH3的反应原理为:Ca(OH)2(固)+2NH4Cl(固) CaCl2+2H2O+2NH3↑.现要制备并干燥NH3,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 (选择装置对应的字母)。实验室制备O2也可用上述制备NH3的发生装置,写出用该发生装置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II.NaHCO3制备
物质 |
NaHCO3 |
NH4Cl |
溶解度/g(20℃) |
9.6 |
37.2 |
(3)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数据,解释20℃产物中NaHCO3能够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 。
(4)该过程中另一产物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被用作 。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名称是 。
(2)实验室可以用装置B和C的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药品是石灰石和 ,可以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
(3)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当 时,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以上装置A~F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
(2)若选用装置B、D、G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的组装顺序为 ,则在装置G中加入的液体试剂是 (填名称);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4)装置B、C都能用来制取氢气,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 。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写出a、b两种仪器的名称:a为 ,b为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有两种不同的操作:①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你觉得更合理的操作是 (填“①”或“②”)。
(3)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
(4)在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中稀盐酸不宜用稀硫酸代替的原因 (填“是”或“不是”)因为碳酸钙与稀硫酸不反应。
(5)图示装置B (填“能”或“不能”)用来制取氢气。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小组同学讨论后作出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A.石灰水完全变质;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 试液,振荡 |
试液变红 |
石灰水未完全变质猜想A不成立 |
Ⅱ.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
|
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 |
写出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延伸]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 。(按顺序填装置接口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实验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气体应从 端(填“f”“j”“h”或“i”)通入。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说明:NaHCO 3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连接装置略)
实验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用A、C装置制取氧气,所需药品是 。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CO 2并探究其性质
[药品准备]将30g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稀释为9%的稀盐酸
(3)计算加入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0g/cm 3)
(4)配制稀盐酸时所需仪器有 (填序号)。
①量筒 ②玻璃棒 ③蒸发皿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A装置中加入足量石灰石,依次连接A、B、C装置,再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经检验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二:待A中反应停止后,拆下C装置,再将D装置与A、B连接,关闭活塞K, (补全实验步骤),在D中收集实验所需的较纯净的CO 2。
步骤三:打开活塞K,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D中缓慢抽取20mL CO 2,关闭K,再抽取2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溶液,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 。
[问题交流]步骤一中能充分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是 。
[后续探究]……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写出a、b两种仪器的名称。a ,b为 。
(2)实验室若用KMnO 4制取O 2,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相应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3)若选用装置C制备CO 2,则可以选择 (填字母代号)。
a.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
b.块状碳酸钙和稀硫酸
(4)经查阅资料,Na 2O 2(过氧化钠)也能与水迅速反应产生O 2.补全下列反应方程式:2Na 2O 2+2H 2O═
(5)收集O 2适合选用 装置(填字母代号)。
a.仅D
b.仅E
c.D和E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装置B或C,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