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作为燃料在农村已得到普及。从沼气池输出的沼气中含有害气体
,使用前须经过除"硫"处理。已知
不与酸、碱溶液发生反应,
的水溶液称为氢硫酸(溶质为
),它足一种弱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硫酸的
7(填">'、"="或"<")。
(2)氢硫酸与
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净化沼气所用的除"硫"剂中含有
,则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
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帔
气体,试推测制取时所用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同。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过程是 、过滤、洗涤、干燥。如用右图装置收集O2,气体应从 进入(填接口序号)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代号)。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采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供“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F,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B或装置C,装置C与装置B相比,装置C优点是 。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烷化学式为 CH4,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CH4可以用下图装置收集,请填写进气管的字母代号:
若用图1装置收集,CH4从 端通入;若用图2装置收集,CH4从 端通入。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 ;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填“c”或“d”)。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届上海市静安区一模试题)小敏来到实验室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按照要求答问题:
①实验台前有如下仪器和药品,请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1) ,B (2) 。
小敏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实验前她发现其中缺少一种药品,该药品名称是 (3) ;该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
②下表是小敏实验时的主要步骤及相关实验装置,其中 (5) (填字母序号)步骤中的实验装置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 (6) 。
改正后进行实验,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7) (填字母序号)
实验 步骤 |
a.制备气体 |
b.收集气体 |
c.检查装置气密性 |
d.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
相关 实验 装置 |
③利用上述装置另选药品,也能完成二氧化碳气体制备,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8) 。
④下图甲装置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甲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
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甲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9) 。
以下是中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图1)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将所选装置接口按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为 。
(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
a,用KMnO4制氧气应选用 作为发生装置(填装置序号)。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b.如用H2O2溶液制氧气,除H2O2溶液外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填名称)。如图2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种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块状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后,产生的气体将液面压回,使固体和液体分开,反应停止。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c.实验室还用KClO3来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KClO3与MnO2的混合物ag加热一段时间,得到bg固体,将得到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又得到cg固体,则KCl03的分解率为 。(用含a,b.c的式子表示)(提示:KCl03的分解率是指已分解KClO3质量与原加入KClO3质量之比)
(2013山东莱芜)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届上海市松江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同学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看见黑色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氧化铜发生了 (15)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则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16) 。
②若看见 (17) 现象,则无色气体中一定不含有水蒸气。
③若看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8) 。由此现象,并不能确定原无色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理由是 (19) 。
④最后用气球收集 (20) (填气体化学式),保护环境。
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气体、验证性质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C仪器a名称
(2)若选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所缺仪器是的名称 ,需调节该装置旋钮 ,使 。
(3)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先用 E 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从 进(填“长管”或“短管”),然后验证其性质,如图F,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
(5)某同学用二氧化锰粉末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A装置,发现反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此时可以选择 装置获得平稳的氧气流。若用所选装置与装置E连接,加入13.6g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理论上应收集2.2L氧气,而实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约为3.2L,这是因为 。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 。
改进后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量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丙→甲→乙→丁 | B.甲→丙→乙→丁 |
C.丙→乙→甲→乙→丁 | D.乙→甲→丙→乙→丁 |
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代替 |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含有铁锈的铁粉制取四氧化三铁,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合理的是
A.b(稀硝酸、锌粒)、c、d | B.a(稀硫酸、锌粒)、c(高锰酸钾)、d、e |
C.a(双氧水、二氧化锰)、d | D.c(氯酸钾、二氧化锰)、d(一氧化碳) |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下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从图1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 (填序号)。
(3)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4)实验结束后,请你通过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探究,来推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及收集常见气体的装置图。
(1)写出a、b的仪器名称:a ,b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 ,证明是氧气。
(3)实验室选用B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口进(填序号)。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氨水)显碱性;在加热条件下,氨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①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氨气时,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③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