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现对甲烷的制取、性质、应用做以下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制取研究]
查阅资料得知:①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②实验室中常用无水醋酸钠(CH3COONa)和碱石灰(发生反应的是其中的氢氧化钠)两种固体药品,研磨均匀混合,通过加热制取甲烷,同时还生成碳酸钠。
在实验室中:
(1)可用于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2)可用于收集甲烷的装置为 (填字母)。
(3)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
[性质研究]
用装置F收集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在装置G中进行燃烧实验。
(4)可用水将F中气体压出,通入G中,那么,水应从 端(填“a”或“b”)注入。
(5)点燃后,烧杯内壁看到的现象是 ,同时还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
[应用研究]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氮肥。如图是利用甲烷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6)设备I中分离出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7)设备Ⅲ中产生并分离开CO2和H2,进入下一设备使用,依据流程图可判断进入设备Ⅳ是 。
(8)设备V中的气体,可以循环利用的是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 。
(4)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 →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请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用MnO2做催化剂
C.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4)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
(5)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将这瓶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氨气(NH 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 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铵盐易溶于水,Ca(OH) 2微溶于水,CaCl 2溶液显中性,NH 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Ca(OH) 2、NH 4Cl和CaCl 2
猜想II:Ca(OH) 2和CaCl 2
猜想III:NH 4Cl和CaCl 2
猜想IV:只有CaCl 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 。
【实验探究】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 I (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③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 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III正确。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
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
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如图1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②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如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11%。
(2)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I |
实验Ⅱ |
①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
②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已知Mg能在CO2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二氧化碳的下列发生装置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③
(2)对CO2进行净化、干燥,并进行Mg在CO2中燃烧的探究实验。
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
( )( ) 接( ) ( ) 接( ) ( ) 接( ) ( )
(3)实验开始时,在点燃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先通入CO2,待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以上操作的目的是 。
(4)实验中,镁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李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制备氧气并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开始,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100g 6%的过氧化氢溶液,量取水时,若读数如图2所示,则所配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填“>”、“<”或“=”)6%.(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
(3)对比B、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实验时,D不燃烧,可以采用 方法让D中的白磷燃烧。
(5)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填字母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若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 填字母序号)。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一种发生装置。
(1)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出现 现象时,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要制取H 2且不影响生成H 2的量,下列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 。
(2)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a(H 2PO 4) 2 b.NH 4Cl c.KNO 3
(3)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 (填仪器名称)。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装置(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发生反应时,可观到装置A的锥形瓶内的明显现象是 。
②生成氧气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 (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2)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通过反应前、后装置C2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交化来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少量单质铜),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1→B→C2→C3(已知:CuO+H2Cu+H2O,C1、C2、C3为3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①连接装置C1的目的是 。
②若经过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2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增加2.7g,则原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是 g。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m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 → → ,验满方法是 。
(3)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