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不纯的Na 2CO 3样品,杂质可能是K 2CO 3、CaCO 3、FeCl 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杂质一定有FeCl 3和CaCO 3 |
B. |
杂质一定没有NaCl |
C. |
杂质可能是K 2CO 3、CaCO 3、NaCl组成的 |
D. |
杂质可能是K 2CO 3和NaCl组成的 |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有氯化钾
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
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
B. |
2个 |
C. |
3个 |
D. |
4个 |
在做镁燃烧实验过程中,石棉网上产生了白色固体,一些同学认为它是氧化镁,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就“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 B.假设 | C.收集证据 | D.做结论 |
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 |
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B C D
A.集气瓶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B.量筒中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
C.集气瓶中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
D.试管中的水:洗涤仪器 |
小明同学在家里设计了以下“课外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用加明矾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
B.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获取炭黑 |
C.将6B铅笔芯连在电路中,接通电源后使灯泡发亮 |
D.将鸡蛋浸入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中除去鸡蛋壳,制“无壳蛋 ” |
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可能是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 B.设计实验 | C.收集证据 | D.得出结论 |
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 | B.查阅资料 | C.进行试验 | D.交流讨论 |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
B.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
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
有关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
B.呼出气体中没有氧气 |
C.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
D.呼出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氮气 |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