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现有仪器:烧杯、试管、广口瓶、铁架台、集气瓶、止水夹、酒精灯、玻璃片、 燃烧匙、带导气管的橡皮塞,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 )
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 B.制取氧气 |
C.证明氨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D.浑浊的水过滤 |
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做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一秒钟后取下”。就“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一秒钟后取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 B.实验 | C.观察 | D.做出结论 |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 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 从b端通入氮气
②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 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①③①② | D.④③①②③ |
郝颖同学在上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 B.收集证据 |
C.设计实验 | D.做出结论 |
市场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
实验方案 |
小敏 |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
小英 |
第一天手背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
小玲 |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小红 |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 B.实验 | C.观察 | D.做出结论 |
梦鑫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 B.查阅资料 | C.进行试验 | D.交流讨论 |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 |
方案1 |
用适量稀盐酸洗 |
滴加稀盐酸 |
点燃 |
滴加酚酞溶液 |
方案2 |
用适量稀硫酸酸洗 |
滴加酚酞溶液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加入盐酸 |
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 B.设计实验 | C.得出结论 | D.收集证据 |
岳阳盛产龙虾.而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 B.观察 | C.猜想 | D.做结论 |
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 B.能证明CO2与溶液反应 |
C.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 D.此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