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 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 C O O H ;
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Ⅰ:该气体是 C O 2 ;猜想Ⅱ: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 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Ⅱ成立,则:

③实验时装置 B 的作用是;

④实验时装置 C 中的现象是;

⑤实验时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 苏打水 B. 肥皂水 C. 食醋 D. 氨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苏打( N a 2 C O 3 )和小苏打( N a H C O 3 )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先关问题:
【查阅资料】
信息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
信息②: N a H C O 3 在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 N a 2 C O 3 ,而 N a H C O 3 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1)按有图所示进行实验,只观察到烧杯B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写出小苏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 N a 2 C O 3 溶液与 N a H C O 3 溶液最简单的方用是
A、加热       B、pH试纸       C、稀盐酸
【实验过程】
(3)可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主要含盐酸)过多的病人,其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1)班同学举行"是真的吗?"化学主题活动,请你和蓓蓓一起探究。
话题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一定是铁单质吗?
【实验验证】①将细铁丝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用磁铁检验,能被吸引。
【实验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铁单质。
话题2:含有 B a 2 + 的盐一定有毒吗?
【社会调查】在医院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需服用"钡餐"(主要成分为 B a S O 4 )。
【调查结论】"含有 B a 2 + 的盐一定有毒"这句话是(填"真的"或"假的")。
【交流反思】若误服碳酸钡( B a C O 3 ),胃酸的主要成分(填化学式)会与之发生反应,形成可溶性钡盐,使人体内蛋白质变性而中毒,此时可服用(填一种即可)解毒。
话题3:向某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 O 4 2 - 吗?
【实验回顾】向硝酸银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向某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S O 4 2 -
【拓展实验】向硫酸钠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向 N a 2 S O 3 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时,发生如下反应:
2 H N O 3 + 3 N a 2 S O 3 = 3 N a 2 S O 4 + 2 N O + H 2 O
②含有 S O 3 2 - 的盐统称为亚硫酸盐,亚硫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交流反思】①向某一种钠盐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阴离子可能是 S O 4 2 - ,还可能是(填离子符号)。
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溶液里含有 S O 4 2 - 的是(填"A"或"B")。
A.取样,先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取样,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②产生浑浊: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 C O 3 2 - 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 K C l 溶液(呈中性)、 C a C l 2 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当看到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利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几次配制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物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Ⅰ.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Ⅱ.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Ⅰ,他的实验是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 C a ( H C O 3 ) 2 ]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取含有碳酸钙的沉淀物进行实验:取少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该山泉水经过(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试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
(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  
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 R 表示)的质量分数
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3)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
(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
(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 m L 。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 g / L ,通过计算,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为
(6)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写一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下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 N a O H C a O H 2 N a 2 C O 3 K C l 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④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
于三支试管中,分别
加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不能将其中
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
2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
量于另外三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溶液
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①瓶溶液为 N a 2 C O 3
3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
溶液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
中 
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
中 
②瓶溶液为③瓶溶液为
C a O H 2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 C a C O 3 = 高温 C a O + C O 2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   想】
I.只有氧化钙    II.只有碳酸钙    III.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II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III成立

【思   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Fe3O4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Fe2O3和FeO其中的一种。为探究杂质的情况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23.28 g该Fe3O4样品用图①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分析】因探究思路不同,兴趣小组分成甲、乙、丙三个讨论小组。
甲组;(1)该组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确认该Fe3O4样品中的杂质。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__           (填序号)。
①CO气体作为反应物
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
④停止加热后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
⑤对B中反应物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便于CO2与反应液充分接触而反应
乙组:
(3)乙组同学认为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分析,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                    ;改进为在B装置后接一盛有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广口瓶的吸水装置,将B装置和该装置“捆绑”称量,从而减小误差。
丙组:
(4)丙组同学将B装置中液体改换为Ba(OH)2溶液,通过测量生成的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的质量来计算求解。为了获得沉淀,该组同学需要进行的操作有过滤→_______→________→称量。
【查阅资料】
Fe2O3和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黑色),最后生成Fe;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见图②)。

(5)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6)确定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其中含Fe3O4的质量是_______g(不需要写出过程)(已知Fe3O4、FeO、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2.4%、77.8%、70.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   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继续实验】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 g,设计如下实验:

计算【演示实验】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②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①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     
【分析交流1】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成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2】红色固体a中含 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          (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
猜想②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          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猜想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氮化镁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高硬度、高热导、抗腐蚀、抗磨损和耐高温的其它元素的氮化物,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等。某校化学研究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Mg3N2),并用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I.制备氮化镁
【查阅资料】
①(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吸收氧气;稀硫酸能吸收氨气。
③在常温下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镁几乎与水不反应。
【实验】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1)D装置的作用是                  ,G装置的作用是                 
(2)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时先进行    (选填“A”或“E”)处加热,理由是               
II.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氮化镁是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氮化镁(Mg3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定性分析】
步骤一: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步骤二: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全溶且冒气泡。该步骤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定量测定】
按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4)取氮化镁样品16g进行实验,I装置增重3.4g,求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5)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Ⅰ.甲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①组装好如图仪器,并     
②称取7.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
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再次称量装置C 的总质量;   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的作用是                  
(3)如果没有D装置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是         
(4)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7.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和63.4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Ⅱ.乙组同学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      (填编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向混合物X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氯化钡已经过量
B.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钡已经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3)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反思】乙组所测实验数据比甲组更准确,你认为甲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
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1:

判别依据:

方案2:

判别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 C u + 2 H 2 S O 4 ( ) = C u S O 4 + 2 H 2 O + S O 2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B 装置用来收集 S O 2 (已知 S O 2 的密度大于 C O 2 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纸上将 B 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 C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 B 瓶中,装置 D 的作用是.

(3)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 p H 试纸测试滤液 p H ,其 p H 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
(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答出两点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