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 |
B.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
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 |
D.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感觉凉凉的,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 |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组装器材时,先固定上面铁圈的高度 |
B. |
升高相同温度,a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 |
C. |
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 |
D. |
不添加器材,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以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热水壶,其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4.4A,热水壶的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该热水壶把1L水从20℃加热到100℃所需的时间为500s。 (c水=4.2×103 J/(kg·℃).求:
(1)加热过程水吸收的热量.
(2)加热过程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3)若电阻丝的电阻保持不变,当该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800W时,计算实际电压.
小明在做“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时,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 (相等 不相等)。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画出它们升高的温度△ 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 ,温度升高△ 过程中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小于 等于 大于)水;用 表示水的质量, 和 分别表示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则两条直线 的比值 等于 。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
C.蒸:是通过热传递使榆钱饭蒸熟 |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
如图甲所示,A,B,C,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初温、质量都相同,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按照 的顺序组装器材(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个装置(选填装置序号),当燃料完全燃烧时,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燃料热值的大小.
(3)图乙是根据比较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若烧杯内的液体分别是水和食用油,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
一只标有220V,500W的电热水壶。现壶内装有2kg水,当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水的温度从38℃升高到88℃,水吸收了____J的热量,若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且完全被水吸收,共需____分钟的时间。(c水=4.2×103J/kg·℃)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数据 |
如图,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测得数据如下表:
|
||||||||||||||||
结论 |
①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煤油吸收的热量 。 ②一定质量的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乘积之比,叫做 水的比热容。它在数值上等于 质量的水,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热量 |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mL的煤油。(ρ 水=1.0×10 3kg/m 3,ρ 煤油=0.8×10 3kg/m 3)
(2)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 (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 (缜"变大"、"不变"或"变小")。
(3)同时停止加热,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时,采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质量不同的水,如图甲乙所示。通过实验,该小组绘制了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 、 图线如图丙所示。
(1)由实验可知,该实验室所在地点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
(2)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要持续吸热,但温度 。
(3)分析甲乙两个装置烧杯中水的多少可知,图丙中 (选填" "或" " 图线反映的是甲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 和 两种液体进行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 和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比热容与 的比热容之比为
B. 的比热容与 的比热容之比为
C.都加热 时间, 吸收热量比 吸收热量多
D. 和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热量较多
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
液体 |
质量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 |
1 |
水 |
200 |
25 |
40 |
13.5 |
煤油 |
200 |
25 |
40 |
6.5 |
|
2 |
水 |
200 |
25 |
40 |
12 |
煤油 |
200 |
25 |
40 |
5.5 |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 (选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
加热时间 |
甲 |
0 |
40 |
82 |
126 |
乙 |
0 |
18 |
40 |
64 |
(1)实验中,可以通过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 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 (选填“甲”或“乙”,下同)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 液体升温更高。
(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液体冷却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加热时间/mi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
温度 /℃ |
色拉油 |
20.0 |
20.3 |
20.7 |
21.5 |
23.0 |
25.0 |
27.0 |
29.0 |
31.0 |
水 |
20.0 |
20.2 |
20.5 |
21.0 |
22.0 |
32.0 |
24.0 |
25.0 |
26.0 |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 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 。
(2)图2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 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 。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 需要的时间短, 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小明家有一个容积为4L的水壶,水壶里装有初温为25℃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明用天然气炉具对水进行加热.[已知天然气的热值q=8.4×107J/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求:(1)烧开4L水,水需要吸收热量为 .
(2)若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30%,则烧开4L水需要完全燃烧 m3的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