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如图是我国用长征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时的壮观情景.

(1)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      能,再转化为火箭的      能;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且      大.
(2)“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时在遭遇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卫星在轨道上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飞船的重力势能      ,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如图甲.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弹簧,如图乙,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      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变大/变小/不变).
(3)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看杂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绷床上,又被弹起的过程如图所示,请你写出演员在表演时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至少写4个).

(1)     
(2)     
(3)     
(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汽车所受阻力为1000N。问:

(1)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2)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瓦特?
(3)如图14所示,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坦克炮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阅兵仪式.99式主战坦克预计会再次成为本次阅兵的一大亮点.
99式主战坦克为我国自行研制,火炮威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炮弹初速为1940m/s,居世界第一.炮管中部的抽烟装置,由储气筒、喷嘴等组成.炮塔内炮手发射炮弹,弹丸经过喷嘴时储气筒会充入高压气体,弹丸飞离炮口后,储气筒内的高压气体便由喷嘴向外冲出,迫使炮塔中的有害气体沿炮口流出,净化了车内空气.
炮管外装有隔热套,隔热套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为了减少环境对炮管的影响,内层是为了能使火炮发射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使炮管温度趋于一致,减少变形.
99式坦克还配备红外夜视仪、激光测距仪等先进设备,能够全天候作战.
(1)高速飞行的炮弹能够击穿2000m外900mm厚的装甲,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_____能.
(2)抽烟装置喷嘴的开口方向,你认为图b中哪一选择最符合要求

(3)炮管隔热套内层材料的性质最应该具有

A.熔点低 B.熔点高 C.导热性好 D.导热性差

(4)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坦克,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_____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教材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该实验是探究        (选填“小车”、“木块”)的动能与       的关系,通过比较            来比较动能大小,木块因受到        最终静止.

(2)如图所示是演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被打出去.这是因为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外      ,燃气的     能转化为盒盖的    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3)小明将铜片、锌片插入土豆,制成土豆电池.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1,发光二极管发光,此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      能→       能→       能.为判断土豆电池的正、负极,他连接电路如图乙所示,试触开关S2,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铜片是土豆电池的      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2011年9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时的壮观情景.

(1)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   能,再转化为火箭的   能;
(2)火箭的燃料主要使用液态氢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且     大;
(3)已知飞行器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天宫一号”在轨道上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势能       ,速度      .(变大/变小/不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1)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通过导体电流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时,让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④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2)下面的几幅图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3)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2: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①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猜想3:电阻还与                            有关。
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A、B间接入下表中待研究的电阻丝(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电源电压U恒定。

序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1
锰铜合金丝
L
S
2
镍铬合金丝
L
S
3
镍铬合金丝
L
2S
4
镍铬合金丝
2L
S

 

若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要探究猜想1,应该控制                     不变;要探究猜想2,应该选用电阻丝       和电阻丝       (填电阻丝的序号)进行对比实验。
③甲同学也利用以上的电路和电阻丝对猜想2进行了探究。甲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先在A、B间接入电阻丝2,闭合开关S,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1;然后在A、B间接入电阻丝4,闭合开关S,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2;发现:I1≠I2
分析:由于电阻丝2和4的横截面积不变,而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等,所以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无关。
结论:猜想2是错误的。
对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法是        (正确/错误)的,请具体指出他的错误是:                                           ,根据他的实验和他的分析思路还可得出:                              的结论,这个结论是      (正确/错误)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

(1)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实验中让静止的小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总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小钢球,将钢球从O点释放,钢球运动到A点后开始向上返回,O、A两点间距离为2l,如图所示.请画出钢球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其动能随运动距离变化的大致关系图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