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欣赏到了一轮美丽的红月亮,一度称为媒体热点。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 _(平面/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月食时为什么会出现红色月亮呢?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红色的光波长较长,穿透力也较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1)请将文中的空格填完整.
(2)请在下图三个中标出地球、月亮、太阳的大致位置.
(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 (是/不是)光源,月食形成的原理是 .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马洲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下图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填(“实像”或“影子”“虚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
(1)小明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图中画出小明用“针孔照相机”看到的蜡烛AB在屏(半透明薄膜)上成的像A'B';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
(3)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4)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不容易看清,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_________
(5)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小红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20cm,它成像在距小孔15cm,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 B.正立、缩小的虚像 |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正立、放大的实像 |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 的关系.
(3)分析比较 和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小明和小红明白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如图所示)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
(5)小明和小红还联想到:在太阳光或者日光灯下, 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地面上就会形成影子.细心的小明进一步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也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②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③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 (填“深”或“浅”),这时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你替小明回答:原来不透明物体的周围,若四周都有光源,就 。生活中的 (填一种应用)就运用这一结论。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2)如图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
(3)如图丙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 __,此时看见
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4)如图丁所示是用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_ _(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__ __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某校“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两个活动小组,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甲小组:在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发现光的传播路径不易于观察,他们将一个透明的圆筒型密闭盒中充入烟,然后让手电筒的光线从圆筒中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甲).
该实验是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 ,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2)乙小组:在空的可乐瓶中注入浓烟,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把火焰“吹灭”(如图乙).
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波能传递 。
如图甲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虚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 B.圆形光斑 | C.烛焰的正立像 | D.烛焰的倒立像 |
(3)如图甲所示,眼睛从右向左沿易拉罐的中心线看过去,将蜡烛向左移动,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左/右)移动,将蜡烛向上移动,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上/下)移动;
(4)本实验中为了使烛焰所成的像变大,可采取的办法是: ,由此也可以看出像的大小与 有关;
(5)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如图乙所示,B是可移动的卡片,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向水平移动B,观察像的变化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孔的 (大小/形状)对像的影响.
李明同学根据课本的学习,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1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李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s与h的关系为: .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 B.圆形光斑 | C.蜡烛的正立像 | D.蜡烛的倒立像 |
(3)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 __________ 。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
20 |
30 |
40 |
50 |
60 |
影子长度L/cm |
30 |
15 |
10 |
7.5 |
6 |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如表是小明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某校“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两个活动小组,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甲小组:在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发现光的传播路径不属于观察,他们将一个透明的圆筒型密闭盒中充入烟,然后让手电筒的光线从圆筒中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甲).该实验时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 ,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2)乙小组:在空的可乐瓶中注入浓烟,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把火焰“吹灭”(如图乙),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波能传递 .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1)在图乙中利用光线作出烛焰AB在塑料薄膜上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 (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4)阳光中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小华和小明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 .保持孔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a,它成像在距小孔b,且a大于b.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 B.正立、缩小的虚像 |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正立、放大的实像 |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 的关系.
(3)分析比较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该实验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5)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