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   )

A.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声音被手挡住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图丙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会听到它们发出音调不同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无锡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42℃
D.无锡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例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花瓣上的露珠 B.隆冬河面上的冰 C.雪山下的流水 D.草叶上的霜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

A.5℃ B.1℃ C.-5℃ D.-10℃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喷洒盐溶液
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
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汽车前窗玻璃
D.将沸水直接浇在车前窗玻璃上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B.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D.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N固体的熔点是100℃
C.第12min时M物质是固态
D.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 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 (  )

A.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
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网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像信息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的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看到蜡烛A的像
D.此实验选用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不仅能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所谓“镜子时刻”的场景,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        而产生噪声;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空气中光速       声速(选填“大于”或“小于”)。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25日11时,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发生,这种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强烈的地震能引发雪崩,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导致雪层滑动发生雪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晚上与正午的温度相差        ℃。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秋节前夕,妈妈给乐乐买了元祖的雪月饼,打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有许多圆柱状的小干冰(如图甲所示)。过了一会儿,盒子冒出了大量的白雾(如图乙所示)。原来这是干冰在空气中很快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白气。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       (填“快”或“慢”),酒精蒸发       (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      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野外取火时人们一般使用防风打火机,这种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在打火机的出气口上方设计了一个金属网罩,点火后温度即刻升到很高,当风把火焰吹灭后,打火机内喷出的燃气又会被灼热的网罩重新点燃,制成网罩的金属必须选用熔点        (填“高”或“低”)的材料。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款家用高压锅,其优点是很容易将食物煮熟煮烂,但是食物煮好后,即使断开电源很长时间也无法打开锅盖,为了能尽快开锅进食,可以稍稍打开顶部的减压阀,这时可以听到内部又沸腾了,这是因为内部液体上方的气压减小,导致液体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但这种做法很不安全,所以最好的做法应该是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河面上的冰层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      (选填“反射”或“色散”),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图书,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却极为有害,其实鉴别方法很简单,只需用         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其表面对光发生了       发射。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红站在学校的衣冠镜前偶然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进镜子,镜中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填“衣领”或“镜子”)。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o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反射光线与入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过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        (填 “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此时入射角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M的位置应放置一块      (选填“玻璃”或“镜子”),蜡烛在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处(选填“甲”、“乙”、“丙”或“丁”)。如何判断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请你说说区分的方法: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图

(1)如图甲,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红两人,请根据小明和小红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要求画出光路图。
(2)如图乙,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时由于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想知道遥控器发出的究竟是红外线还是激光。
(1)他将遥控不对着电视机而是对着旁边的墙,发现也可以控制电视机。于是,他认为遥控器发出的是激光。他是     (对/不对)的,原因是激光和红外线都是光,都可以发生光的       
(2)设计一种能够区分激光和红外线的方法:                            
(3)小红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时候,想在白纸上具体去记录光路从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他先确定入射点,画出反射面和法线,按下激光笔的开关就有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一松手(开关断开)光线又没有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在白纸上记录出光路。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同学们对此进行研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在实验室烧水进行实验,他们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秒表分别测量水的温度、烧杯旁声音的强弱以及加热时间.其中某一组测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水温t/℃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99
99
99
声强级/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52.8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沸腾
沸腾

(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气泡,你认为此图像是水沸腾       (填“前”或“后”)的情景,气泡中主要是(    )

A.小水珠       B.空气           C.水蒸气         D.氧气
(2)其中第16-20min水持续沸腾,由表格的信息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外界气压         1标准大气压。(填“等于”、“高于”或“低于”)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响度最大.你认为以下关于“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理解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
甲:声音大的时候,水并不开,等声音不响了,水就开了;
乙: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小红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20cm,它成像在距小孔15cm,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             的关系.

(3)分析比较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小明和小红明白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如图所示)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

(5)小明和小红还联想到:在太阳光或者日光灯下, 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地面上就会形成影子.细心的小明进一步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也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②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③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      (填“深”或“浅”),这时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你替小明回答:原来不透明物体的周围,若四周都有光源,就           。生活中的       (填一种应用)就运用这一结论。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红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形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红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25
1
较暗
40
1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5
1.0
较亮
5
1.5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      (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        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3)小红的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        有关;请你就上述实验的结果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4)细心的小红还发现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夜间开车时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正前方,但由于司机的座椅位置较      (选填“高”或“低”),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