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与乙 |
B. |
甲与丙 |
C. |
乙与丁 |
D. |
丙与丁 |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用手机看视频,图象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象,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B. C. D.
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光,黑色部分吸收光
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 |
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
B. |
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
C. |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
D. |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蜡烛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D.透镜的焦距大于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A.平面镜B.三棱镜C.凸透镜D.凹透镜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
像变小,像距变小 |
B. |
像变大,像距变大 |
C. |
像变大,像距变小 |
D. |
像变小,像距变大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B. |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C. |
光屏一定位于 刻度之间 |
D. |
光屏一定位于 刻度之间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A. |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
B. |
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
C. |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
D. |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对着摄像头,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说明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B.学生从手机上看到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次实验操作情景,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 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