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一块薄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蜡焰和像到玻璃板的___________关系;两段等长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蜡烛和像_________关系;
(2)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上一个光屏,那么在光屏上___________(“能”或“不能”)接收到A蜡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若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完全与A重合,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
B. |
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
C. |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
D. |
在公园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拱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 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 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移去蜡烛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 呈现蜡烛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 像。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2甲的实验中温度计使用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此时水温为 ;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
小明在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则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________㎝;后来,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在此过程中,瓢虫的像________(填“变大”、“大小不变”或“变小”)。
如图所示,小华在检查视力时,发现视力表在自己头部的后上方,她识别的是对面镜子里视力表的像。检查后,小华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帮助下,完了如下探究实验:
(1)如图乙所示,小华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点燃的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玻璃板后移动与A蜡烛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B蜡烛,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多次改变A与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由此可以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华进一步探究,得到了平面键成像的其它特点。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点P在平面镜里的像P′,并画出小华看到点P的像的光路图。
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变大 |
B.平静水面的“倒影”是虚像 |
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
D.绿色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吸收了绿光 |
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它工作时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距离平面镜4m处站立着一个身高1.8m的人,他距离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 m,像的高度是 m,人移动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6m,则人向镜面移动了 m,此时像的高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遇到问题时你的做法。
(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
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棋子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探究红外线的存在: |
为了让这个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
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
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
B.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
C.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D.人能通过平静的湖水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
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 "或" " 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木块的位置 |
保持不变 |
||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 和 。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 (写出一条)。
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处(选填“ ”或“ ” 。
(2)小杜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乙示数的“温度 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