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得超过其量程。但小明和小红想利用一把粗细均匀的米尺作为杠杆,并利用杠杆和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物体的重力。
(1)小明的方法如图10 a所示:在杠杆的A端拴重物,B端挂弹簧测力计,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杠杆总长1m,均匀分成10份,测力计示数为8N,则小明测出的物体重力约为多大?
(2)小红认为小明的做法并不科学,她设计的方案如图10 b所示。你觉得小明和小红的方法哪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我们采用小红所设计的b图所示的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出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大?并说出你的做法。
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发现在阻力与阻力臂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研究此关系,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关系: 。
L2/m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F2/N |
1 |
1 |
1 |
1 |
1 |
1 |
L1/m |
0.3 |
0.25 |
0.15 |
0.1 |
0.06 |
0.05 |
F1/N |
1 |
1.2 |
2 |
3 |
5 |
6 |
(1)濠河是通城美丽的“翡翠项链”,保护濠河水不受污染,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某“环保小组”为了对濠河的水质进行监测,定期取样测量其密度进行物理分析.如图是按ABC顺序测量的过程,则河水的密度为 kg/m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河水的密度,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填ABC序号).
(2)某小组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__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该组同学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按图乙进行实验,一种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更好并说明你的理由 .
③该组同学在研究这两种方案时,发现在 A点时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相同,乙图中的 F明显比丙图中的 F′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左”或
“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实验时,在A处挂3个重为0.5N的钩码,若在B处用一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方向应竖直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_N。若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拉变为斜拉,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某学生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下图中所示的两个状态均表示杠杆已达到平衡.当杠杆由图甲的位置变成图乙的位置时,弹簧秤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停在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2、3、4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
(3)在图3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后,杠杆 (选填“左”或“右”)端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侧钩码移至第 格;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5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 。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 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示数变 ,原因是 。
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时,某实验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状态。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
(1)若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一个,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右边的钩码该拿掉__________个;
(2)由此,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时,某实验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状态,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
(1)实验前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杠杆保持平衡,
(填“可以”或“不可以”)再使用上述调节的元件。
(2)若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一个,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右边的钩码该拿掉__________个;
(3)若两端钩码分别向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则杠杆 (填“左”或“右”)端下沉。
小明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 (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一种方案)
答: .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 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 。
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明在__ _(“左”或“右”)侧末端适当缠些透明胶布就使杠杆在__ _位置平衡了。
(2) 每次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测量
(3)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长度是4cm.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5)根据上述结论,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的 (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如图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答: 。
(2)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明利用如图2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1)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①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个钩码重1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①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的关系.
②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的关系.
③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_________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________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