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下列与中考体育加试相关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B.抛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C.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人双手握住单杠静止时,人对杠的拉力与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贵阳至广州高铁2014年5月开通,从贵阳乘坐动车到广州只需4个多小时。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1)高速行驶的动车进站前关闭电源,为什么动车仍以较大的速度前进?
(2)动车组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在车速从200km/h减到90km/h的过程中电动机转变为发电机发电,此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动车进站时为了候车乘客安全,规定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外,请用物理知识说明原由。
(4)动车的车窗旁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砸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砸破玻璃,应选择图20中的哪一个“逃生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如图,在赛车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赛车做成流线型,是为了增大空气的阻力
B.赛车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等于支持力
C.赛车行驶的过程中,所受的重力等于支持力
D.赛车熄火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赛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西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如图所示,一辆运载水泥管的大货车因急刹车,车头被后面的水泥管推到在地.

(1)急刹车时,水泥管为什么会继续向前运动?
(2)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后发热,此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货车安装多个又宽又大的轮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2014年6月2日在省城大明湖举行了端午节龙舟大赛。在划龙舟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B.浆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龙舟静止在水面上时,受到的重力和龙舟对水面的压力相同
D.停止划桨后,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龙舟运动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铜块瞬间停止转动,两者粘合在一起,这就是“旋转焊接”技术。下列对焊接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大的压力可以使两者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
B.使铜块高速旋转目的是为了增大铜块的惯性
C.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
D.铜块和铝块增加的内能是由铜块的机械能转化而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端午节彦君坐动车到荆州旅游,下列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

A.彦君坐在飞驰的列车中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她是以从身边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
B.火车站,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是因为人与行驶的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动车减速进站时,桌子上的水杯向前滑动,是因为速度减小,水杯受到的惯性减小
D.彦君在九龙渊观看了场面激烈的龙舟赛,参赛选手使用的船桨是省力杠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理想实验是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伽利略曾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图中两个斜面底部均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下列是该实验中的一些事实和推论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在上诉A、B、C、D四个步骤中,属于可靠性事实的有_________,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有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理想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理想实验__________(填“是”或“否”)直接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
(2)小明在学完浮力知识后,用如下器材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①、仔细观察上述步骤的示意图,期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甲乙丙丁戊中的____________;
②、这次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
③、“甲丙丁戊”四个示意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如果关系式______________成立,则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能测出铁块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已知)。
(3)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有“2.5V”字样,测量电路图如图:

电路图中E表和F表分别为__________(填A或B)
AV和A,     BA和V
正确接入电表后,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个位置是,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其电压为___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填a或b)段滑动,表中为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表

老师认为该同学的数据处理过程有误,你认为正确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_W。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2月15日,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周洋夺得冠军,成功卫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第三枚金牌。如图所示是周洋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周洋到达终点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
B.周洋滑行时用力蹬地,会加速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周洋穿紧身衣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D.周洋沿着弧形赛道匀速滑行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始终是平衡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外.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4)以上探究过程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想想看: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你在探究什么问题时也运用了此方法?请你说出该实验的名称.实验名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图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高压锅内气压升高,则锅中水的沸点降低
B.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根据乙图的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C.丙图中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惯性也越来越小
D.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向地面投放物资,飞机动能和重力势能均不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每次测量时都观察小车右端所对刻度线的位置),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阻力的大小

较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       cm.

(2)同一小车三次都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且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       (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结论是用                 的方法得出的。
(5)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