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测量物块 和 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端调节;
(2)图2是正确测量 的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其质量为 ;图3是用量筒测量物块 体积时的场景,则它的体积是 ,密度为 ;
(3)另一物块 的密度大于酒精而小于水,请将该同学测量其密度的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物块 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缓慢注入酒精并充分搅拌,直至物块 在混合液中;
②取出物块 后,测出烧杯及杯内混合液的总质量为 ;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混合液倒入空量筒中,测出它的体积为 ,同时测出烧杯及杯内剩余混合液的总质量为 ;
④由测量结果得到物块 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
(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 。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 。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
(2)在辨析图乙小明、小华的观点,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为什么设计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而不设计探究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由是 。
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木块,将其放在水中时,浮在水面上,用以下两种方案测量该木块的密度。
方案一:
(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测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向 (左 右)移动,平衡后测得小木块的质量为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
(3)用细针将小木块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则木块的密度表达式 。
方案二: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如图所示;
(2)用一个体积为 的铁块和小木块拴在一起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
(3)从量筒中取出铁块,小木块漂浮水面,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则木块的密度 。
对比以上两种方案,误差比较小的是 ,理由: 。
如图所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显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甲用橡皮泥代替沙子,乙用海绵代替沙子,你认为更合适是 (甲 乙)的方法,理由是 。
小明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向如图(a),就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矿石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
(3)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得出矿石的密度是 .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找来烧杯,清水、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和小石块。实验步骤如下;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重为 ;
(2)把小石块浸没在清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则小石块受到的浮力 ;
(3)把小石块浸没在 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求出小石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
(4)若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
(2)如图是小明测量液体密度实验的正确操作过程,则该液体的体积为 ,密度为 .
小明在实验室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在测量液体的质量时,他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其中的错误是 。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为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记下液体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横梁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丙所示,则读数为 。
(4)经计算求得该液体的密度为 。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已知空烧杯的质量是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 ;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是 ,则盐水的密度是 .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将 。
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
(1)电路中有一根线未连接,请在图甲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阻值最 的位置。
(3)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 。
(4)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记录如表:
序号 |
|
|
1 |
1.4 |
0.14 |
2 |
2.2 |
0.22 |
3 |
2.8 |
|
表中空白处的电流值如图乙所示,该值为 。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 。
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
(1)选取铝和铜制成的实心金属组件各1套,形状如图甲所示。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分别测出各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直尺或量筒(排水法)分别测算出每个金属块的体积。
(2)如表为部分小组收集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
物质 |
组件 |
|
|
物质 |
组件 |
|
|
铝 |
|
2.7 |
1 |
铜 |
|
8.9 |
1 |
|
21.6 |
8 |
|
71.2 |
8 |
||
|
27 |
10 |
|
89 |
10 |
①已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了铜组件的 图,请在同一坐标上画出铝组件的 图。
②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 ;该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称为 。
③若测得另一铝质实心物体质量为 ,则该物体的体积应为 。
为了研究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圆柱体A和B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圆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表一:
圆柱体 |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圆柱体 |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A H为0.4米 S为0.03米 2 |
1 |
0 |
7000 |
B H为0.3米 S为0.05米 2 |
7 |
0 |
7000 |
2 |
0.10 |
7200 |
8 |
0.12 |
7400 |
||
3 |
0.20 |
7400 |
9 |
0.18 |
7600 |
||
4 |
0.40 |
7800 |
10 |
0.24 |
7800 |
||
5 |
0.50 |
7800 |
11 |
0.30 |
8000 |
||
6 |
0.60 |
7800 |
12 |
0.40 |
8000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或11与12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 。
③由实验序号3与8或4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两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存在h不同而p相同的现象。若用圆柱体A、B进一步实验,请在表二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使每一组实验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同。
表二
实验组号 |
h A(米) |
h B(米) |
第Ⅰ组 |
0.10 |
|
第Ⅱ组 |
|
0.18 |
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 ,测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 盘内。在如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牛,读数为 牛。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45 ,酱油的密度为 。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
(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 (已知水的密度为 。
小红在海边捡到一个精美的小石块,她想测量该石块的密度,于是利用家中的长刻度尺、两个轻质小桶(质量不计)、细线、水杯、水,设计并进行了如下试验:
(1)用细线将刻度尺悬挂在晾衣架上,调整悬挂点的位置,当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下悬挂点在刻度尺上的位置 。
(2)向水杯内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做一标记,如图甲所示。
(3)将石块浸没在该水杯内的水中,不取出石块,将杯中的水缓慢倒入一个小桶中,至杯内水面下降到标记处(石块未露出水面),此时小桶中水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石块的体积。
(4)将石块从水杯内取出,放入另一个小桶中,将装有石块和水的两个小桶分别挂在刻度尺的左右两端,移动小桶在刻度尺上悬挂点的位置,直到刻度尺在 位置恢复平衡,如图乙所示,记下这两个悬挂点到 点的距离分别为 和 ,则石块的密度 (用 、 和 表示)
(5)实验结束后,小红反思自己的测量过程,由于从水杯内取出的石块沾有水,导致最后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