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 “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
A.使空气液化 | 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 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
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 (甲/乙)图中的装置.
(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 不同.
近期机场上空出现如图所示的圈圈.经调查,圈圈是两架飞机在高空盘旋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的白色雾气组成,形成白色雾气的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 B.熔化 | C.液化 | D.凝固 |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厨房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都含有物理知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
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
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
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图所示。从图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P/×105 Pa |
0.98 |
1.01 |
1.13 |
1.29 |
1.48 |
1.69 |
1.80 |
2.05 |
t /°C |
99 |
100 |
103 |
107 |
111 |
115 |
117 |
121 |
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1.80×105 Pa,锅内水的最高温度
A. 可达100. °C B. 可达117. °C
C. 可达121. °C D. 取决于加热时间
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80 |
84 |
88 |
92 |
96 |
96 |
96 |
96 |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