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 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 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铝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说明什么地方的什么物质)经过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的过程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水珠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书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9 |
99 |
99 |
99 |
|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通过实验可知,当时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温度 ;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水需要继续 .
(5)图丁中a、b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两个情景,它们出现时间的前、后顺序是 .
如图将一个烧瓶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是用什么方法改变了物体内能?
(2)请从物态变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则温度为300℃时,铅呈 态;要测出沸水的温度,应选用表中 为测温液体的温度计;在很冷的北极测室外的温度应选用 为测温液体的温度计.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5 |
铅 |
327 |
1740 |
夏天,人们走出空调房后通常感觉到皮肤湿热,这是因为 (填“空气”或“水蒸气” 遇冷液化 (填“吸热”或“放热” 的缘故。
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 |
B.夏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 |
C.秋天,树叶边缘出现的霜 |
D.冬天,空中飞舞的雪 |
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图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