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之伐越楚人怜之 |
B.而吏不能禁学而不思则罔 |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贤于材人远矣 |
D.庄为盗于境内不足为外人道也 |
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 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田子退金》——韩婴 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③尊君在不 不:
④说其义 说: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 “诚信”在我们
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谳议传奏谳:审判定罪 |
B.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谕:明白 |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息:停止 |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罪:加罪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 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③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③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②何谓仁君 ( )
③向者任座之言直 ( ) ④亲下堂迎之( )
(2)下列各句与“以封其子击”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屠惧,投以骨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 D.具以假山显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臣 闻 君 仁 则 臣 直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②,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吕马童:秦末人,少与项羽有旧,归汉为郎中骑将。③面:侧面以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持短兵接战。 ⑵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忍杀之,以赐公以其境过清 |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C.籍独不愧于心乎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
D.乃自刎而死环而攻之而不胜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脩②之礼?”即呼备赍③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束脩: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③赍(jī):携带。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 亟归,以袜实米( ) (2) 若心固善(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两处)。(2分)
即 呼 备 赍 米 一 石 致 之 塾 师 乃 受。
结合选文分析林琴南是个怎样的人。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桓昔多贼杀其郡冠盖②,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桓,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三国志•魏书十一》)[注]①祖:设宴送别。 ②冠盖:官员。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躬耕以养父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何不试之以足 | C.扶苏以数谏故 |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 |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以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 |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桓,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众议咸称畴 ②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③固辞不受 ④朝廷高其义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2)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阅读《肃王与沈元用》①,回答小题。(17分)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⑤,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⑥。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元用素强记( ) (2) 辞甚偶俪( )
(3) 欲矜其敏( ) (4) 略无矜色(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1) 元用素强记 (2) 不 能 记 者 阙 之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取纸追书之
A.至之市 | B.观之正浓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心之所向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共9分,每小题3分)
火牛破阵
田单①既设间,令燕以骑劫②代乐毅。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每出约束,必称神师。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牛千余,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纹,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所触尽死伤,燕军夜大乱。五千人因衔枚③奋击,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杀其将骑劫,追亡逐北,尽复其地。
(选自《经世奇谋》)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②骑劫:战国时期燕国将领。③衔枚:是一种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人怪之怪:责怪 | B.令即墨富豪遗燕将遗:赠送 |
C.燕将大喜许之许:答应 | D.燕军由此益懈懈:松懈 |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令燕以骑劫代乐毅”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B.而广身以大黄射其裨将 |
C.皆以美于徐公 | D.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首先设反间计让燕国换了主帅乐毅,剪除大障碍。 |
B.田单让百姓吃饭时祭祖,引飞鸟啄食,是为了制造舆论让人相信齐军获得神明护佑。 |
C.田单将千余头牛打扮成神兽,披上深红色绸衣,画上五彩花纹,将兵器藏于衣角 |
D.田单让齐人点着牛尾上蘸满油的苇草,狂奔的牛为五千精兵做先锋,令燕军大骇。 |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遂杀其将骑劫,追亡逐北,尽复其地。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①。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②,日入而举辉③,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弩,撤其备,墙坏而不修,篱决而不葺。无何,有貙④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石,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释】①藩:篱笆。②殷钲:敲响金属。③举辉:点起篝火。④貙:(音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若石居冥山之阴( )
(2)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卒岁虎不能有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终于过了年,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
B.到了年底,还是不能将老虎捕获。 |
C.终于死了,老虎还不能够有捕获。 |
D.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
若石“于是弛其弩,撤其备……”的原因是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其结果
是 (用自己语句概括)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3)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事: (4)索之固 固:
翻译下面的句子。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共13分)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活板》)
(乙)
(明清)板印① 之盛, 莫盛于今矣。海内资之, 粗者多而精者亦不乏。吴会②、金陵③擅刻文献, 刻本至多, 巨帙④类书⑤, 咸荟萃焉。近吴中⑥官刻⑦几汗牛⑧。(节选自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古籍,有删改)
注释:①板印:雕版印刷。 ②吴会:地名,今天浙江绍兴。 ③金陵:地名,今南京。 ④巨帙:大部头书籍。 ⑤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 ⑥吴中:地名,今江苏苏州南部。 ⑦官刻:官刻本,指古代中央以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出版的书籍。 ⑧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这里指书籍极多。
(丙)
印刷作坊或个人要制备一副活字,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清代翟金生为了复活“传世不久即告失传”的泥活字,竭尽全家资财,费时三十年,才制成坚硬如骨的五种规格的胶泥活字10 万余个。而一部书所需的雕版通常几个月就可以制好并投入印刷。另外,雕版使用整块的印版,在印刷过程里不易变形走样,印本品质比较稳定,有不少的精品流传于世。民间素有“一页宋版书,一两黄金”的说法,历代藏书家都以拥有宋版书为荣。而活字印刷,要用粘药来固版,在印刷过程中容易松动走位,影响印品质量。再次,活板的检字、印后拆版归位,都是比较繁琐的工作,这对工匠的文化水平要求比较高。雕版印刷对刻版工匠,首位的要求不是读书识字,而是刀法技艺。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兼与药相粘 兼:
(2)用讫再火令药熔 讫:
(3)粗者多而精者亦不乏 乏:
(4)咸荟萃焉 咸: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莫盛于今矣
根据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用丙文的内容回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 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泥于掌故(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3)以通南北之水( ) (4)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3)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两则文言文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
(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12分)
[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明察秋毫(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
(3)项为之强 ( ) (4)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翻译句子。(2分)
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文:
[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 、 、 的童趣。(3分,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方面)乙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 、 、的特征,(3分,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下列句中的“以”与“是以忧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B.生以乡人子谒余 |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 能自取师者王 ②吾知所以亡矣
③子知吾且亡乎 ④郭君作色而怒曰
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①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2分)
②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