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运(è)意(qiè)俩(jì)叱风云(chà)
B.匀(chèn)污(sè)恣(suī)引颈受(lù)
C.强 (juè)踌(chú)碍(zhì)断壁残(yuán)
D.哑 (yīn)视(chēn)两(qī)吹毛求(cì)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惊慌失措妄下断语物竟天择格物致知
B.忍俊不禁惟妙惟肖杂乱无张巧妙绝伦
C.进退唯谷相得益彰颔首低眉万恶不赦
D.家喻户晓一反既往粗制滥造涕泗横流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                            。(朱自清《春》)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读书、生活、新知,是理想人生的轨迹。读书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生活,探求新知,更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读书就是精神生活的源头。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美        涵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请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生活、读书、新知,是理想人生的轨迹。
请结合语境,仿照文段中画线句,仿写句子。
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美                                                         涵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结合名著《老人与海》,回答下面的问题。
A.《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是                ,体现他性格特征的名言是:     
B.简述《老人与海》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对比情景。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忌讳人家叫他的乳名,比方街上的孩子们,那些讨厌的,就常常在他身后抛一颗石子,掘一捧灰土,嘴里边喊着的乳名。一遇到这样的机会,就没有不立刻打了过去的,他手里若是拿着蝇甩子,他就用蝇甩子把去打。他手里若是拿着烟袋,他就用烟袋锅子去打。把他气得像老母鸡似的,把眼睛都气红了。
那些顽皮的孩子们一看他打过来了,就立刻说:“二爷,二东家,二掌柜。”并且举起手来作着揖,向他朝拜着。一看他们这样子,立刻就笑逐颜开,也不打他们了,就走自己的路了。
上面文段节选自      (人名)所著的《呼兰河传》,人物①是         
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黄入天。
【注】①碛(qì):沙漠。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参,唐代著名诗人,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
B.该诗开篇气象壮阔,“走马”是写行军紧张,“西来”是写行进方向,“欲到天”极写边塞野旷天低、大漠辽阔高远、天地相接的气势。
C.三、四句诗,上句故设疑问,下句似答非答,描绘边塞苍凉壮阔之景,感情基调低沉。
D.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在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天下之忧而忧     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选段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伐越楚人怜
B.吏不能禁学不思则罔
C.王之兵自败秦晋贤材人远矣
D.庄盗于境内不足外人道也

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                 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身在“辐”中要知“辐”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冰箱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电吹风有辐射、电视机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辐”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如果辐射会说话,它一定会非常得意地说:“我无处不在,你无处可逃!”□如此,你□不用怕了。因为,怕也没用!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人体组织中的每一个细胞大约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一旦受到核辐射,就会无差别地破坏人体细胞中原子的化学键。当破坏的程度非常之大,人体自身无法修复时,就会出现致癌、致死等情况。更可怕的是,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原子化学键,人类的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一旦生殖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我们天天接触的都是非电离辐射,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⑦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大家都知道在家用电器中,微波炉算是“辐射剂量”超大的了,但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⑧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医院的放射治疗室用特殊材料制造,以免辐射外泄……
⑨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
⑩随着人类对辐射的认识逐渐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辐射的办法越来越多。所以,辐射想干点坏事,还真不容易找到机会呢。当然,辐射也并不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
⑪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作者阮华君,文章有删改)
作者以“身在‘辐’中要知‘辐’”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
阅读第⑦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第②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既然……就……”。
C.文章主要介绍了辐射及其分类,告诉人们要科学认识辐射并利用辐射为人类造福。
D.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济南的味道
①站在济南一些偏街背巷的路沿上,掰开一只烤得焦黄的汪着油的烤地瓜,未等入口,一股仿佛弥漫着数千年历史的悠远绵长的香气便会扑鼻而来。济南由于地辖华夏南北的要冲,其饮食自然融会了南北大菜和各地民间小吃的精华,有着亦朝亦野的特点,能登得大雅堂奥,也能下得百姓厨房。诸如说起来就能让你流下口水来的油旋儿和想起来就放不下的甜沫,更是济南独有的风味,并且深深地附着了济南人怀旧的情结。
②评价济南在突破饮食口腹囿围之余,品味若干元素亦会让人流连忘返。
③品济南不能不读济南的山,山是这座城市的骨架,也定格了济南的品质。有堪舆家言,泰山是济南的太祖山,因此济南的山从南边一路走来,携着东岳的余威,裹挟着南山的秀美和北域的风情,成就了隽秀沉稳、旷远绵邈的别一番风韵。它们时刻不停地在向你述说着这个城市的骄傲和温情。无怪老舍先生当年看到这群山簇拥的济南老城,便发出了“这个城市像一个卧在群山中的摇篮,在冬天里一望便让人觉得温暖”这样由衷的慨叹了。
④品济南最美莫过于畅饮济南的水了。这是一个被泉水滋养着的城市,泉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生命、带来了灵动、带来了性情、带来了极致的品位。泉水是济南的魂,“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光景不是哪一座城市都有的。青青石板路,光滑如冰,只见那泉水从石缝间涌出,汩汩地,潺潺地,漫了青石板,漫了孩童的小脚丫,那么清澈,那么晶莹。泉畔小憩,舀一瓢泉水,沏一壶清茶,就着三伏天的酷暑一饮而下,酣畅淋漓,清韵爽然。
⑤品济南不得不穿越济南的历史和人文。泉城文脉正,大舜历山耕。这是华夏人文始祖给济南留下的第一缕印记。且不说在这座城池的历史长河中如鲍叔牙、闵子骞、扁鹊、曹操、秦琼、曾巩、铁铉、边贡、李攀龙、丁宝桢、刘鹗、季羡林等一个个明星巨擘给济南留下的一笔笔财富。单说中国文学史,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辛弃疾和李清照这“二安”居士,那么宋词“      ”的豪放和“      ”的婉约到底会逊色多少呢?如果没有了张养浩,在元曲的体裁中还会另有其人喊出“      ”这句深埋在封建史上历代老百姓心中的绝唱吗?如果没有了老舍,近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天平上的砝码会不会轻了许多?这是济南的骄傲,但我又觉得这更是济南的乡愁。
⑥品济南的味道,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定要读懂济南的人。济南人的性格由于地域的关系,糅合了中国南、北方人种的性格和气质,更兼具了齐人和鲁人的天赋和秉性。自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开始,一路走来取精去粕地形成了济南人独有的豪放豁达、尚善重义的好品质。每一个成熟的济南人都像是一瓶陈年的老酒,只要起开瓶盖,一股醇香而绵长的味道便会悠然而出,让你为之迷醉。
⑦品济南,不由不感染于她时刻升腾着的气象。这是一个包容了各种元素的蓬勃生命,时刻在成长。济南,恰是一朵由泉水滋润的清荷,嗅一下雅透脏腑,品一下情远意长。济南,更是一个由荷精心孕育的莲蓬,每一粒睡在母亲怀里的莲子,都会带给你久久的悠香……
(作者农人,文章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用心品咂济南,你会发现韵味无穷。品美食,悠远绵长;品山,         ;品水,                ;品历史、人文,          ;品人,                   
结合全文,说说第②段的作用。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赏析第③段加点词“簇拥”的表达效果。
B.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
将下列诗句分别填入第⑤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         。(只填序号)。
A.花自飘零水自流 B.气吞万里如虎  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年3月,我市启动了“你心中的济南标识——找找济南范儿”的大型活动。请结合文意或生活体验,写写你心中的济南范儿,表达你对济南的热爱和理解。(60字左右)
【注】范儿:多用于口语,指风格、风范、品质。城市范儿就是能代表城市历史、名人、艺术和自然等文化资源中,最具城市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也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作文。
请以“行走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