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出师表 》,完成第问题。(共9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                                                                             
(2)                                                                        
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己爱民(        )         ④仰于官 (            )
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                     ,乙文中与此建议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这些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弘范:张弘范,元朝统帅。扞:同“捍”,保卫。泫然 :流泪的样子。
捄:拯救。
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由是感激感激:感动奋发。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C.使为书招张世杰使:使者。
D.索之固固:坚决。

下列虚词与例句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     )
例句:先帝不臣卑鄙

A.遂许先帝以驱驰
B.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C.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写了因为刘备身先士卒,礼贤下士,所以诸葛亮愿意奔走效劳。
B.甲文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北伐的原因和决心,以示对刘蜀的忠诚。
C.文天祥不愿投降元军,更不愿换取元朝的高官厚禄。
D.两文都刻画出一片丹心为国君、为国家社稷的忠诚良相的高大形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课文《出师表》)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自枉屈                   (2)遂许先帝以       
(3)后倾覆                   (4)不,则治臣之罪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若无兴德言何陋
C.不宜偏私,使内外法也渔人甚
D.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    (2) 由是感激(          )
(3) 恐托付不(      )      (4) 深入不毛(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哪三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件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A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
B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曰:“公天助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七擒孟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1)夜忧叹 (     )  (2)深入不(      ) (3)至于斟酌益(    )
(4)向者不知虚实(      ) (5)纵使战(      ) (6)获止不(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A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孟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
结合A、B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将军既帝室之 (        ) (2)将军率益州之众      (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 (4)尔来二十一年矣      (          )
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           (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请列举一个(句、对)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一个即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出师表》,完成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作奸犯(律条) B.察纳雅言(正确的言论)
C.先帝不以臣卑鄙(低级恶劣) D.临表零(眼泪)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水时至
B.今南方定是亦不可以
C.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D.以咨之此贞良死节之臣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先指出了不利的主观条件,再指出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B.第⑤段作者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贤臣,远小人,使汉室兴隆。
C.第②段作者在执法方面,主张刑“作奸犯科者”,赏“为忠善者”。
D.第⑥段作者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是三国时        (人名)向      (人名)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篇文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向后主推荐了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中肯建议。
B.为保证出师后蜀国的稳定,作者对宫中、营中的人事作了安排,考虑周到。
C.作者推荐的贤良,都是“先帝简拔,众议推举”的,体现了他做事的公正性。
D.作者提及先帝痛恨那些奸佞不分的人,意在告诫后主要牢牢铭记先帝的遗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乙)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曰:“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 :                  ②引喻失  义:       
罚臧否 陟 :                       ④使人收拾船筏  收拾:        
翻译下列句子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后人有言“扶不起的阿斗”,其实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阿斗早有担虑。请仔细阅读甲文,说出诸葛亮有哪些担虑。
仔细阅读乙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
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有一句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请写出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
B.不知为不然后松柏之后凋也
C.温而知新善学者假人之长
D.吾日三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说:
(2)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愠:
(3)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而:    殆: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             ,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9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遂先帝以驱驰 ②以其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翻译: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
选段中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4分)
由是感激     (    )      ②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④恐托付不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在文中用大段文字来自述身世,用意何在? (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定,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⑵夜忧叹
⑶庶竭驽钝            ⑷至于斟酌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一句中的“命”具体指什么?(2分)
结合全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始终坚守“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
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 B.河曲智叟以应
C.今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下面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一叶落而知天下
B.忘身于无敌国患者
C.追先帝之殊遇笼四野
D.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山溪之险

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2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应用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