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公输》,完成小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对“吾义固不杀人”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坚持道义,向来不肯杀人。 |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
C.我讲义气,向来不肯杀人。 | D.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
下面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荆之地方五千里。 |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 D.虽杀臣,不能绝也。 |
对选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
B.选文写墨子机智勇敢地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非攻”的政治主张。 |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人不义的境地,于是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
D.墨子在劝说楚王时,极言楚国之辽阔富有,宋国之狭小贫乏,意在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并表明攻打宋国之不明智。 |
对本文的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
B.墨子为了达到阻止战争发生的目的,先后劝说公输盘和楚王,并均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二人理屈词穷,主动放弃了攻宋的计划。 |
C.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
阅读《后汉书·羊续传》节选,完成小题。(14 分)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贼既清平 ( ) ②续深疾之 ( )
③常敝衣薄食( ) ④使与母俱归(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续受而悬于庭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孙叔敖举于海 | C.躬耕于南阳 | D.苛政猛于虎也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处朗读停顿。
其 资 藏 惟 有 布 衾 敝 袛 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何以资尔母乎?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羊续是个什么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永发愤读书
【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①寻:不久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友人与之书( )而不能答 (2)涉猎( )经史
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
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D.孰若孤/孰视之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古文阅读(7——12)题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用“/”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余 闻 之 也 久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填空。
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
②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乙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简述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①
②
③
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一)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②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①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注】①践更:贫苦农民受雇代人服兵役。②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德报怨”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B.而吾以捕蛇独存 |
C.以数谏故 | D.醒能述以文者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少年时内心残忍杀了很多人,长大后改变了作风,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
B.郭解把杀害外甥的凶手抓回来,但在了解了实情后又放了凶手。 |
C.当那个箕踞而坐的人得知,是郭解使自己免掉践更的差役后,便去向郭解请罪。 |
D.郭解的门客杀了儒生,御史大夫认为郭解的罪行比亲自杀人还要大,于是将郭解一家灭门。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适有天幸 适: ②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
③皆多解之义 多: ④乃阴属尉史曰 属:
翻译下列句子。
(1)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2)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每小题0.5分,共2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②录毕,走送之 走:
③或夜昏怠 或: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每小题2分,共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习惯说
清代.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②,辄起绕室以旋③。室有洼,径尺④,浸淫日广⑤。每履之,足苦踬⑥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⑦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嗣复起旋履,其迹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于是作而叹曰:“噫!习之中人⑨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⑩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弗得:没有心得。③旋:徘徊。④径尺:直径一尺。⑤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⑥踬(zhì):绊倒。⑦先君子:就是自称死去的父亲。先,称已亡故的前辈时使用的尊称。⑧蹶(jué)然:猛然。⑨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⑩窒焉:受阻碍的样子。窒,阻碍。宁:安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顾而笑曰顾 ②则既平矣 既
(2)与“既久而遂安之”中“而”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俯而读 | B.顾而笑曰 | C.又久而后安之 | D.于是作而叹曰 |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读苏洵《管仲论》,完成14—17题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4.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当初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唐俭止太宗逞雄
唐太宗射猛兽于苑内,有群豕①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射之,四发而殪 ②四豕。有一雄豕,疾来冲马,太宗拔剑断豕,顾而笑曰:“天策长史③,不见上将军击贼耶?何惧之有?”俭对曰:“汉高祖于马上得之,不于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善其言,因命罢猎。
【注释】①豕(shǐ):同“猪”,此指野猪。②殪(yì):射死。 ③天策长史:官职名称,此指唐俭。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陛下以神武定四方( ) ②顾而笑曰( )
翻译下面句子。
太宗善其言,因命罢猎。
唐太宗由“顾而笑”到“善其言”,他从唐俭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走送之( ) ②未尝稍降辞色( )
③腰白玉之环( ) ④媵人持汤沃灌( )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 | 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 D.未尝稍降辞色义正辞严 |
翻译下面句子。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亭林先生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③,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后,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旨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释:①亭林先生:顾炎武,号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酒垆:小酒店。
解释下面加点词。
(1)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2)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翻译句子。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加点字。
(1)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2)腰白玉之环________。(3)右备容臭________。
翻译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录毕,走送之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把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
感情:
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颜色不变( ) (2)欲倍其约 ( )
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