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一)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者董(监督)匠作,年已七十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①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区,献于工部尚书所,以寸准尺,以尺准丈②,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③,规模悉具,殆绝技也。明之季④,京师有工匠冯巧者,董造宫殿,老矣。九往执役门下数载,终不得其传;而服事左右,不懈益恭。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冬官⑤代执营造之事。
(二)
王拯七岁时母亡,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二屋,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⑥,篝一灯,使拯读其旁。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两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⑦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注】①大内:皇宫。②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以一比十的比例。③四阿重室:房屋的四角,二重的房屋。④季:末年。⑤隶籍冬官:所属编制到工部。⑥女红: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⑦劬劳:(qú láo)劳苦。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灯,使拯读其旁 (点燃) B.规模悉(具备)
C.比夜,则姊执女红 (常常) D.绝技也 (丧失)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梁皆董事以境过清
B.一姊氏捣衣为砧以是人多书假余
C.一使拯坐读鸣之不能通其义
D.所读书乃熟他童贤材人远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②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
梁九与王拯各有怎样的品性?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回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媵人持沃灌   (         )    (2)邴原少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我们可以从甲文和乙文中分别学到什么?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③食盐。食已口爽④,返为其患。
【注释】①更:改变。②缘:因为。③空:空口。④口爽:口味败坏。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家(愚人) B.更为盐(增加)
C.况多也(再) D.为其患(通“反”)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惠子梁        (         )    ②于是惠子(         )
③搜于中三日三夜(         )    ④非梧桐不(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名为鹓鶵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其间千二百里
C.竭其庐之入 D.其真无马耶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鸱 得 腐 鼠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如外人      悉:              (2)便还家   要:           
(3)伯鲁不能其词 举:         (4)出袖中而奏之 诸: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书训诫之词二简舅家见之
B.授二子于是简子无恤为贤
C.问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奏之人不知不愠

翻译下面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文意理解。
(1)[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①[乙]文中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
②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氏春秋》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旷日持久不得兽(         )
②疾耕家富(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给你怎样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于 令 仪 诲 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如其欲之 (        )       (2)既 (         )
(3)盗恐(        )             (4)夜十千以归(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加线的字
⑴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⑵指物作诗立就         
⑶不能前时之闻                    ⑷泯然众人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划线词。
① 录毕,送之(   )         ② 同舍生皆绮绣 (   )
③ 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
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
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
B.及鲁肃寻阳(到)
C.书,父母恐其成疾(沉溺)
D.讲罢,孝怡之(惊异)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蒙辞军中多务衣被蔽塞窗户
B.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家人所觉
C.蒙始就学置《礼》于前
D.大兄何见事晚乎后高祖闻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从吕蒙和祖莹身上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右臂支船(            )
(3)见一人竹簏(         )
(4)木雕美人频频回(      )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臂挂念珠倚何陋
B.又小锦鞯被犬身手拂之,其印自落
C.镫腹藏鸣之不能通其意
D.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尝贻核舟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安置已,叱犬疾奔。
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共同作用。
描写苏轼的句子:                     ;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                                                                                                   
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⑴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⑵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⑶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⑷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⑸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⑺而去。
⑴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⑵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⑶乘(shèng):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⑷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⑸泗(sì)上:泗水之滨。⑹特:只,仅。⑺怿(yì):高兴,快乐。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寡人国小也   (         )
(2)使守南城(               )
(3)泗上十二诸侯皆来(         )
(4)则道不拾(             )
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魏王会田郊万钟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B.将照千里我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楚人不敢为寇东取登斯楼也,有心旷神怡…… (《岳阳楼记》)
D.徙从者七千馀家人不知不愠(《<论语>八则》)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2)魏惠王惭,不怿⑺而去。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选文中威王与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一)
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官名)为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主管法纪的人)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
【注】①愦愦:糊涂。  ②适莫:厚薄,即偏见。
下列句中的“以”与“或以白琬”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可以一战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以塞忠奸之路也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蒋琬为大司马,很多人对杨戏目无长上的作风看不惯,蒋琬却不以为然。
B.蒋琬认为人心不同,难以知其本心,因此保持沉默是对待杨戏的好方法。
C.由于杨敏曾诋毁蒋琬,主事者请求追究杨敏的罪责,但蒋琬拒绝这样做。
D.蒋琬处理杨敏一案时毫无偏颇,秉公而断,使杨敏免于死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或谓琬曰        ②主者请推治敏
③诚不及前人      ④苟其不如
翻译下列句子。
⑴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
⑵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不敢稍逾约(      )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宋濂、顾炎武在求学上,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乙】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家人箧视之   (         )
(2)未成,弃   (         )
(3)逢老媪磨铁杵 (         )
(4)作针       (         )
下列选项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日始出时去人近瓜洲诸园亭,俱假山显
B.而能天下事为己任幽阴深邃奇
C.跪而拾之归普又其人奏
D.遂名楼徐喷烟,使其冲烟飞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名著人物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