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ǒu):宽恕。
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2分)   (    )

A.吾祖死 B.积今六十岁矣
C.每假借藏书之家 D.苛政猛虎也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桓公自莒于齐 反:         ②君若宥之    若:   
③请之         生:        ④鲍叔之言  如: 
翻译下列句子。
(1)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2分)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ǒu):宽恕。
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2分)   (    )

A.吾祖死 B.积今六十岁矣
C.每假借藏书之家 D.苛政猛虎也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桓公自莒于齐 反:         ②君若宥之    若:   
③请之         生:        ④鲍叔之言  如: 
翻译下列句子。
(1)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2分)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尽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A.贻金钗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跪而拾之 D.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胤之母周氏卒                (2)闻者咸叹          
(3)孝绪之必至颠覆               (4)获免              
翻译下列句子。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楚人有涉江者(    )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③遽契其舟(    )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剑不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而忘操之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文章借助议论的方式嘲笑了楚人的愚蠢,你能说出楚人的愚蠢之处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疑人窃履》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2 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同“谬”,错误,荒谬。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②而以窃履进(   )
③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       ④遂与之绝(   )
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2处停顿。
昔 楚 人 有 宿 于 其 友 之 家 者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使楚》)
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遗其所不视遗:遗留 B.穆公不说 说:同“悦”,高兴
C.已得之矣得:得到,找到 D.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安:哪里,怎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而遗其所不视”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 B.不知人之乐
C.野芳发幽香 D.呼尔与之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B.文中秦穆公对九方皋找到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的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C.文中秦穆公认为伯乐年纪太大,想要伯乐推荐其子孙帮他寻找天下最好的马,伯乐认为自己的子孙才能不行,就推荐了九方皋。
D.文章告诉我们认识一件事情,必须抓住它的实质,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有所忽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陶侃母湛氏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Gàn)人。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鄱阳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卧荐以为马草,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注释】①鲊(zhǎ):腌鱼      ②髲(bì):假发      ③剉(cuò):折伤       ④荐:席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侃少浔阳县吏(      )         (2) 以一封鲊母(      )
(3) 鄱阳范逵知名(      )         (4) 遂精馔(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陶侃母亲形象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板桥读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②,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③,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寝:丑陋 ②竖立:确立观点 ③屈曲委蛇:曲曲折折地深入研究 ④奥区:深奥的地方
解释下列加点字
(1)然读书能自刻苦(   )   (2)自忘其所语 (   )  (3)书有弗记者乎(   )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2分)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请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郑板桥在读书方法和态度上给你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天下莫能当 (            )         (2)使赵不将括 (        )
(3)赵括代廉颇 (            )         (4)秦悉之 (        )
翻译下列句子: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请你将赵括与方仲永做一番比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自表后主》)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划分的停顿正确的一项(      )

A.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B.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C.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D.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此贞良死节之臣(悉:全,都)
B.受命以来,夜忧叹(夙:晚上)
C.随衣食,悉仰于官(随时:平时)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财(盈:丰盈,剩余)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咨臣当世之事提拔隐逸进贤良
C.受任于败军际臣死日,不使内有余帛
D.兴复汉室,还旧都不求闻达诸侯

下面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文以先帝刘备与后汉亲小人、远贤臣作对比,向后主进谏就该以先帝为榜样,这是诸葛亮进谏的核心所在。
乙文诸葛亮叙述了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表明了自己竭忠尽智、不遗余力、不改变忠心的决心。
乙两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中都提到“亲贤臣、远小人”。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
翻译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句子为现代汉语。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共12分)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死(     )                (2)为天下(     )
(3)书(     )                (4)使者趣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天下苦秦久矣。                                        
(2)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                                        
从【甲】【乙】两文中,你觉得扶苏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吴广的“以为然”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解释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         )    (2)相而去(        )
(3)去后至(       )          (4)元方入门不(      )
翻译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先从“     ”的角度言明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再从“    ”的角度言明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道歉。(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字回答)
“下车引之”与“入门不顾”各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育~出版网]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东汉的孔融。 清称:有名誉 。 中表:指的是亲戚。  伯阳:老子的号。 奕世:世世代代。  了了:聪明 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解释加点词语。
①何                           ②圣人非所与              
门者皆俊才                   ④人以其语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从乙文看,孔融是个         的人,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楚王称晏子为“圣人”,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得如此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忠厚(使 ) B.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恰好 )
C.吾儿坐食好物(如果 ) D.呼之使( 离开 )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岂有不爱 B.驱其残忍
C.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D.宋何罪

本文是作者给自己兄弟关于教育孩子的告诫,选出不是作者对自己孩子的希望的一项是(    )

A.从小要学会关爱小动物,不要玩弄折磨它们 B.要忠厚善良,不要欺负吓人家的孩子
C.要学会分享,平等待人 D.要苛刻严峻,不要贪玩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2)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请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停一处,共2分)
①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②待 君 久 不 至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行(         )         ②尊君在(       )
③太丘舍(         )         ④相而去(       )
翻译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人物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