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来源:2016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题型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道。

B.

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

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道自如。

D.

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边奔放。

(2)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来源: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来源: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选出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态峰峦以动感,“怒”字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评判,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来源: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1)埃德加•斯诺运用形象化的描述,捕捉生动的细节,并在叙事中穿插评论,让《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光耀着永恒和崇高。

请你仔细阅读筛选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细节描述

作者评论

毛泽东

  

  

  

泸定桥英雄

  

  

  

①他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不可轻侮的战斗力。他和毛泽东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②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③沉着谦虚,说话轻声,眼光非常和蔼。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喜欢运动,喜欢读书。

④他们的英勇故事流传很多,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⑤苏维埃掌权人物,感情相当深邃的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⑥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一头浓密的黑发,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⑦桥上一半木板被橇走,三十个勇士冒着弹雨,紧抓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冒着敌人的火焰冲过余下的桥板。⑧他们大多数人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

(2)艾青是“土地的歌者”。请你从《艾青诗选》中列举出三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名著导读
  • 难度:中等

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学诗谩有惊人句        

②其名为鲲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飞

心花

B.其 若垂天之云

双飞

C. 怪者也

同道合

D.亦若 则已矣

实事求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鲲体积巨大,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               

(4)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大鹏形象解读

相关名句积累

渔家傲

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①        追求和向往。

       

北冥有鱼

大鹏具有③        、④        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来源: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庵:草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词中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仅八句四十六字,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B.上片中“破纸窗间自语”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中的“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的情景拟人化了。

C.下片中“秋宵梦觉”不仅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尽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的景象。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虽身居荒村破庵,却胸怀天下,不忘统一大业的崇高爱国情怀。

来源:2016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  ,以表达惜别之意。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  ,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

来源: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书写题
  • 难度:中等

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来源:2020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2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甲]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 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     、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来源: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

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

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清)屈大均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容易白人头。

[注释]①白门:指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

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来源: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 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来源: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诗歌意象分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