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来源: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选出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的悲苦情绪形成反差。

B.诗的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

C.诗的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

来源:2020年辽宁省铁岭(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D.这首词表面上写出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其实是对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严重后果的反映。

来源: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虞世南:唐初名臣,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正直不阿,深得唐太宗器重。②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③藉:同“借”。

A.这首诗入笔高远,格调清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咏的是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高远的志向和不俗的品格。             

B.第一句写出了蝉的外形与食性特点,蝉的头部的触须形状像垂下的帽带,“饮清露”的“清”写出了蝉品性高洁。             

C.第二句中“流响”写出了蝉鸣叫声之清逸响远,“疏桐”指枝干高挺的梧桐,声响从疏桐中传出,悦耳动听。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蝉声远传,往往是秋风所致。

来源: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选出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态峰峦以动感,“怒”字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评判,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来源: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来源:2018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选出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  )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富有哲理:站的高,望的远,胸襟博大,见识高明。             

B.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迷茫。             

C.诗中“不畏”一词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D.诗中最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诗人用“属国”指自己的使者身份,写诗人轻车简从慰问边塞将士。

B.颔联以“征蓬”“归雁”自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身为使者的自豪感。

C.颈年富有画面感,构图讲究,线条简约,色彩丰富,描绘了雄浑辽阔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行程是否还要延续下去。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A.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愁思。“惆怅”一词,造成红艳的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将人引人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诗歌第二句表现诗人黄昏时赏花的情景。“唯有”“两枝”等词,强调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满院的牡丹花开得正盛。             

C.诗歌第三句实写风吹花残之景。第二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的惜花之情跃然纸上。             

D.本诗借物抒怀,别具一格。诗人夜里用把火照花的行为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来源: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所作,借初春花开之美景,反衬词人内心之苦闷和忧愁。

B.上阕中的“欲语泪先流”,一个“先”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愁绪一下子倾泻出来,动人心弦。             

C.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将词人一瞬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表达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             

D.“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愁”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这一写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这两首词曲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B.【乙】曲“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C.【甲】词“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D.【乙】曲中“意踌躇”一词表达了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而内心犹豫不决的状态。

来源: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诗歌意象分析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