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 ,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 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 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 。"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 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 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 háng);倔强,自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隐括      

②奔命不      

之数下      

④大笑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负 者 辄 折 券 与 之 秋 毫 不 以 丐 人

(3)翻译句子。

①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②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4)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

来源: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一食或尽粟一旦/食之不能尽其材

C.

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

D.

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用现代汉语翻得下面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

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4)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

如闻失一士 ,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 ,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③鲜:读作xiǎn。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河中石兽(节选)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石钟山记(节选)

《水经》云:"彭蠡 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 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枹 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彭蠡(lí):即今翻阳湖。②郦元:即郦道元。③李渤:唐代人。曾作《辨石钟山记》。④函胡:厚重模糊。⑤枹(fú):鼓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 沙为坎穴       

②求之地中,不更   

③故 能知    

④余 是以记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乙文作者是如何评价郦元、李渤的观点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为何这样评价。

(4)甲、乙两文共同阐释了一个什么道理?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张吴兴 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 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诸人 共叹之,曰:"年少,一坐 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年   

②戏   

③咸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氏之庐也。

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来源: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沈怀清勘案

【清】徐承烈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检 仕至臬司 。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 洊历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时,曾暂署某县篆。适城中常被盗,公履任后严缉之。凡城门出入者,皆盘诘焉,而绝无影响。一日大雪崩腾,署后有三层楼最高,可俯瞰山川城市。公治酒邀友至上层赏之。见城中万屋比栉,皆被雪漫,惟一家平屋数间,无片雪凝积,而微见烟起。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主人远宦北方,携眷以往,楼屋厅堂悉皆封闭,而留一仆居门首守之。公疑其为盗薮,集兵役围其前后,入而搜之。至无雪之屋,果群盗潜伏焉。盖伙盗甚众,恐突烟起而动人疑,因就地作数灶,以供饮煮,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搜出脏物无算。有跳屋而逃者,悉为邻佑所禽。公讯之,则盗贿其家守门之仆,借屋以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购。群盗日惟高卧,夜则出劫,邑中富饶之家,无得免者,已数月矣。因公履任后,查缉严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窟于此处也,遂悉置之法。

〔选自《听雨轩笔记》)

【注释】①巡检:县级负责社会治安的官员,正九品。②臬司: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正三品。③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①万屋

参考成语法;比翼双飞

        

②因 地作数灶

查阅词典法:①接近,暴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填序号)

③果群盗潜伏

课内迁移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④悉为邻佑所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2)请问"/"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3)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

(4)沈怀清"由巡检仕至臬司",在仕途上能这样快速升迁是偶然的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来源: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必须俭约    

①器具 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

俨然

B.寻 所志

便扶

C.桑竹

属予作文以记

D.不足 外人道也

坻,为屿,为堪,为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文章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滁 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 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 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②险躁则不能   

③年与时   

④非学无以 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日去/呼尔而

B.非志无 成学/可 为师矣

C. 君子之行/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不能励精/人 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题灯上人 竹卷

【明】李流芳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 茗相对,今日如复理 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 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 耶?冁然 中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选自《明清散文赏奇》)

【注释】①灯上人:即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③薰:指薰香。④复理:重温。⑤此君:指竹。⑥生理:生机。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数欲过庵门而不果      

②而上人笔墨乃益进      

(2)以下两个批注引用黄宗羲的评价。你认为这两个批注恰当吗?选择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批注:文中有画也)

②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批注:如身出其间)

(3)作者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析。

(4)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解释加点词,理解句意

探究

(1)出所画竹卷 余题字(属:

(3)灯上人让作者为他所画竹卷题字,作者题其所画竹卷。从两人的交往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2)冁然一笑, 题其后(遂:

来源: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 在脰 ,剑既在心,维 子图之也。"晏子曰:"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 吾以利而倍 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 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 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崔杼 晏子曰

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子以子之君无 而杀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C.公孙衍、张仪岂不 大丈夫哉

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 顺为正者

策之不 其道(韩愈《马说》)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

(5)【甲】文孟子用"      "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来源:2021年辽宁省抚顺、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之。……故从其四欲 ,则远者自亲 ;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攻之而不胜

腰白玉之

B. 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

C. 而去之

与人期行,相 而去

D.故 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山不加增

B.域民不 封疆之界

钱覆其口

C.民恶贫贱,我富贵

前人 述备矣

D.行其四恶, 近者叛之

不效, 治臣之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来源: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相关部门打算修葺徐渭故居青藤书屋,设计组在拟订植物造景方案时搜索到下文。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长物志卷二 花木

[明]文震亨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 故帏箔 映蔽,铃索护持 ,非徒富贵客也 。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拔;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腊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更有石磉 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至于艺兰栽菊,古各有方。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志《花木第二》。

【注释】

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

②箔:帘子。

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级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④磉:柱下的石墩。

(1)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位置        

②水 石际        

兰栽菊        

园丁,考职事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3)结合注释,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横线上。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        

(4)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仿照示例归纳。

种植的数量、                      

(5)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 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来源: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经其宫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②盗窃乱贼而不   

③潦 经吾宫也利   

④已 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 ;不妆散粉,点点糁 原宪 之羹。飞霰 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 茗饮之景,拥炉煨芋,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上下 白/不敢出 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

画冒雪出云 势/恢弘志士 气(《出师表》)

C.

日更定矣/斯 陋室(《陋室铭》)

D.

回风 竹/斗 蛇行(《小石潭记》)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来源: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1629078320(1).png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来源: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