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 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 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 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 言身之文 ④ 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 ⑤ 为之田 ⑥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侯赏从亡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B.禄亦弗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故人不独亲其亲
D.以志吾过/寻向所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偕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
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古代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沧浪亭记(节选)
(宋朝)苏舜饮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⑥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逐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⑧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则洒然⑩忘其归。箕⑪而浩歌,踞⑫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⑬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⑭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⑮,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释]①阜fù:土山。②并bàng:靠近。③纵广:纵横。④杠gàng:独木桥。⑤亏蔽:掩映。⑥坳ào:低洼。⑦碕qí:弯曲的堤岸,⑧榜bǎng:摇浆,划船。⑨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⑩洒然:畅快的样子。⑪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⑫踞:蹲坐。⑬形骸:身体。⑭汩汩gū:沉浮。⑮磨戛:折磨。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形骸既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
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
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
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
(3)《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其地益阔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
B.旁无民居 |
居无何 |
(《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
C.水之阳又竹 |
已而夕阳在山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D.不亦鄙哉 |
肉食者鄙 |
(《左传•曹刿论战》) |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朝)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河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5)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B
A.曹操 |
《观沧海》 |
B.陈子昂 |
《登幽州台歌》 |
C.王安石 |
《登飞来峰》 |
D.文天样 |
《过零丁洋》 |
(6)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居 |
居天下之广居 |
居无何 |
B.而 |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C.之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已而之细柳军 |
D.谢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C.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孙衍、周亚夫的才华和个性。
D.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董源 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 ②祖述 ③源法, 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 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
【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佳木秀而繁阴 |
B.钟子期辄穷其趣 |
欲穷其林 |
C.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
佛印绝类弥勒 |
D.悉是晚景 |
悉以咨之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B. |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C. |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D. |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凡是伯牙想到的人,钟子期一定能找得到 |
B. |
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士兵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 |
C. |
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心里悲愁,于是弹起琴来鼓励他 |
D. |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 |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持友谊长存
B.【乙】文记述了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画作工于雾霭远景,描绘真山真水的特点。
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山水画技法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C.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乙】文"善画",他的画作奇妙,宜"远观"不宜"近视"
D.两文都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描写了伯牙鼓琴之"善",侧面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乙】文正面描写了董源画作"远观"景物鲜明之状,而侧面描写《落照图》,突出董源画技高妙。
(5)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绍兴历史悠久,积diàn①_____深厚。据古代典jí②_____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越民族以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故称越、大越;秦至南北朝称会jī③_____,隋唐北宋称越州。公元1131年,南宋高宗取" 绍奕世之宏休, 兴 百年之丕绪 "之意,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之名由此而来,历经近九百年风云变 huàn④_____,沿用至今。
小贴士 宏休:洪福 丕绪:大功业 |
(1)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
①
②
③
④
(2)请选出下列句子所含"兴"与片段画线句的"兴"意义相同的一项
A.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
B. |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魏学洢《核舟记》 |
C.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
D. |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
(3)某考古现场发掘出一件器物,上面刻的"兴"字写作 ,请推测这件器物最早可能制作于哪个朝代。
A. |
商 |
B. |
秦 |
C. |
汉 |
D. |
唐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郢人》
【乙】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①鹓鶵,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 ②练实:竹实,色白如娟,故称。③鸱:猫头鹰的一种。④吓:怒斥声。
(1)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使匠石斫 之 |
B. |
自夫子 之死也 |
C. |
庄子往见 之 |
D. |
仰而视 之日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匠石运 斤成风(斧头) |
B. |
听而 斫之(砍,削) |
C. |
惠子 相梁(相当) |
D. |
鹓鶵 过之(经过)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尽垩/而鼻不伤 |
B. |
宋元君/闻之 |
C. |
庄子/往见之 |
D. |
于/是鸱得腐鼠 |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
B. |
乙文叙述了"鹓鶵不屑腐鼠"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志趣高洁却不为人理解的心情。 |
C. |
甲文表现了庄子与惠子既是辩论上的对手,又相互成就的关系;乙文表现了庄子的大志向与惠子的小格局的关系。 |
D. |
两文都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让我们领略庄子寓言"寓实于玄"的现实主义风格。 |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试为寡人为之。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上 ①令封德彝 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 名马 |
名之者谁 |
B.正患己不能知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C.而伯乐不常有 |
德彝惭而退 |
D.虽有千里之能 |
上诘之 |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
(6)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 。"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家用不足 辞其兄况 |
蒙 辞以军中多务 |
B.遂 之北地田牧 |
能以径寸 之木 |
C.穷当 益坚 |
益慕圣贤之道 |
D.闻隗嚣好士,往 从之 |
客 从外来,与坐谈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惩/山北之塞 |
B. |
且焉/置土石 |
C.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D.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汝心 之固 |
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 |
B. 其妻献疑曰 |
其真无马邪 |
C.跳往助 之 |
友人惭,下车引 之 |
D.何 苦而不平 |
必先 苦其心志 |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
B. |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
C. |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
D. |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 ①贫吊 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 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
举:选拔,任用 |
B.人恒 过 |
过:错误 |
C.越王勾践 反国 |
反:同"返",返回 |
D.厚 遇宾客 |
遇:对待,招待 |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 之中 |
属予作文以记 之(《岳阳楼记》) |
B.行拂乱 其所为 |
安陵君 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C.置胆 于坐 |
公与之乘,战 于长勺(《曹刿论战》) |
D. 而越大破吴 |
康肃笑 而遣之(《卖油翁》) |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5)【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④之。……故从其四欲 ⑤,则远者自亲 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
腰白玉之 环 |
B. 池非不深也 |
南冥者,天 池也 |
C. 委而去之 |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D.故 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而攻之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
B.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 |
以钱覆其口 |
C.民恶贫贱,我富贵 之 |
前人 之述备矣 |
D.行其四恶, 则近者叛之 |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 ①在脰 ②,剑既在心,维 ③子图之也。"晏子曰:"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 ④吾以利而倍 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 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 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崔杼 谓晏子曰 |
予 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
B.子以子之君无 道而杀之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
C.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哉 |
臣 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D. 以顺为正者 |
策之不 以其道(韩愈《马说》)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
(5)【甲】文孟子用" "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 以物喜 |
以刀劈狼首(《狼》) |
B.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
得之 则生(《鱼我所欲也》) |
C.发于声, 而后喻 |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
D.舜发 于畎亩之中 |
皆以美 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 一空 |
上下 一白(《湖心亭看雪》) |
B.把酒 临风 |
临表涕零(《出师表》 |
C.衡于虑,而后 作 |
盗窃乱贼而不 作(《大道之行也》) |
D.征于 色 |
未尝稍降辞 色(《送东阳马生序》)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
②行 拂乱其所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5)《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 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 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 或尽粟一石 |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尔 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C.骈死 于槽枥之间 |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
D. 其真不知马也 |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 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 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 蔓不枝(《爱莲说》)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