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②忠之属也
③公将驰之
④惧有伏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
B. |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
C. |
侃从之/隶而从者 |
D. |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②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 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①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
②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 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③真情,后作"愫"; ④蔬菜、瓜果类食品; ⑤一向,平素; ⑥预先。 |
③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公将鼓之 |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屠惧,投以骨 |
C.乃召见于楼上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D.乃西入关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
见多识广 |
见义勇为 |
各抒己见 |
B.小信未孚 |
言而有信 |
杳无音信 |
信手拈来 |
C.公与之乘 |
乘风破浪 |
乘虚而入 |
乘兴而来 |
D.遂逐齐师 |
出师未捷 |
百万雄师 |
仁义之师 |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 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 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③郑伯之命,犒 ④以十二牛,宾 ⑤秦师而却之 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 ⑦匈奴,式 ⑧上书,愿输 ⑨家财半助边 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 ①,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 ②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 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 ④.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①常著文章自娱
②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生不知何 许人也
②造饮 辄尽
③ 数试而困
④更善 貌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 为号焉 |
为文崛奥 |
B.亦不 其姓字 |
慕 其人 |
C.多 谢不见 |
长跪而 谢之 |
D.皆逃避不 顾 |
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 |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5)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
学校文学社将举办"竹文化探秘"文学沙龙。苏老师提供了阅读文本,同学们提出了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一)
墨君堂记
(宋)苏轼
见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 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 ②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 ③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 ④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 ⑤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二)
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 ⑥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 ⑦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从而君之无异 辞 |
旦 辞爷娘去 |
B. 信厚矣 |
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
C.虽 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D.余虽不 足以知君 |
不 足为外人道也 |
(2)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
①而独厚君如此。
②而君独不顾。
③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
(3)《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墨君堂》一诗尾联有深意。"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那么"谁能爱吾庐"是在向谁发问?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
(5)毕业在即,文学社准备给如图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下面哪个句话作为题跋?请简述理由。
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
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 ①.甫 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 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仿佛若有光( )
② 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 方担粪灌园( )
④自 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 然 |
见四野禾苗油油 然 |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 |
余顾而慕 之 |
C、 具答之 |
老幼男女 俱耘于田间 |
D、不足 为外人道也 |
以 为此一家之中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①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②其 丈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
陶侃少孤贫。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甓(pì):砖。②都督:统领。③士女:泛指百姓。④弃:放弃。⑤迄:到,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自劳耳 |
(使……劳累) |
B.常语人曰 |
(告诉) |
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 |
(放弃,舍弃) |
D.明毅善断 |
(善于) |
(2)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②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⑦[虞]忧虑,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 ①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 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 ④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 念无与为乐者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 比出郭
④以不时至, 去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 者 |
曩 者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
B.相与步 于中庭 |
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岳阳楼记》) |
C. 以书邀余入山 |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D.从参寥策杖并湖 而行 |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④之。……故从其四欲 ⑤,则远者自亲 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
腰白玉之 环 |
B. 池非不深也 |
南冥者,天 池也 |
C. 委而去之 |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D.故 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而攻之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
B.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 |
以钱覆其口 |
C.民恶贫贱,我富贵 之 |
前人 之述备矣 |
D.行其四恶, 则近者叛之 |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 ①在脰 ②,剑既在心,维 ③子图之也。"晏子曰:"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 ④吾以利而倍 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 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 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崔杼 谓晏子曰 |
予 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
B.子以子之君无 道而杀之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
C.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哉 |
臣 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D. 以顺为正者 |
策之不 以其道(韩愈《马说》)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
(5)【甲】文孟子用" "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 以物喜 |
以刀劈狼首(《狼》) |
B.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
得之 则生(《鱼我所欲也》) |
C.发于声, 而后喻 |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
D.舜发 于畎亩之中 |
皆以美 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 一空 |
上下 一白(《湖心亭看雪》) |
B.把酒 临风 |
临表涕零(《出师表》 |
C.衡于虑,而后 作 |
盗窃乱贼而不 作(《大道之行也》) |
D.征于 色 |
未尝稍降辞 色(《送东阳马生序》)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
②行 拂乱其所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5)《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 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 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 或尽粟一石 |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尔 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C.骈死 于槽枥之间 |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
D. 其真不知马也 |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 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 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 蔓不枝(《爱莲说》)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是时西边用兵/当 是时,妇手拍儿声 |
B. |
常被发 面铜具/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C. |
士大夫 翕然称之/往来 翕忽 |
D. |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