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

来源: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个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  。”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1)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

(2)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

(3)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4)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平素的衣食住行中,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

来源: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来源:2017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多。请以“语文学习之旅”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抒情性文字。(不少于50字)

来源: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    爱国情怀    冰天雪地    锻炼身体。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来源: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一个比喻句描写你的初中校园。(不得透露出所在学校的真实信息)

来源: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来源:2016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来源: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病虽愈        

④四夷俱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来源:2016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波浪高昂的战斗激情。)             

B.“挑衅”“炫耀”“目空一切”“油嘴滑舌”(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C.5月到来之时,那千百年来蕴育过无数生命的大沼泽,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这句话中画线部分是主语。)             

D.荣获“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藏族医生洛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来源: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对成都市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统计和分析,请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成都中考作文命题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年份

作文题目

题目形式

题目来源

媒体点评

2015

挥手自兹去

命题作文

教材附录古诗

2016

散步

命题作文

课文题目

来自教材,勾连生活,

指向思考。

2017

以“我不由得停

住了脚步”开头

只给开头,

自拟题目

课文

坚持传统有变化,新;

变革形式无题目,奇。

2019

从……到……

半命题作文

课文

熟悉用语,恰如旧识;

新颖考查,却是初逢。

2020

“出发”或“到达”

二选一作题目

教材推荐名著

(2)请仿照上面表格中的“媒体点评”,对2015年和2020年作文题目进行点评。要求:紧扣题目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每条点评20字以内。

2015年作文题目:挥手自兹去

2020年作文题目:“出发”或“到达”

(3)下面有关写作的短文,从语意连贯和表意准确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句番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好”?②“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③进一步说,④“篇章”组织得错乱,“词”使用得乖谬,便是“不通”。⑤对一般人来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⑥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精深,⑦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必须达到的,并且是可能达到的。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智慧平台”“核心价值”“民族复兴”“精准扶贫”这些短语结构上都属于偏正短语。

B.“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抚摸头发”。

C.“今天是去,还是不去呢?”这个句子中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句中“烽火”一词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来源: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  ”二字的意思是太平盛世。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来源: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儿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C.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来紫藤萝花香气扑鼻,轻柔缥缈)             

D.我和书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表现了“我”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抒发了对书的喜爱之情)

来源: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