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来源: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来源: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来源: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往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借代)             

B.这里出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见义)

D.他长得像他的父亲一样,高大壮实。(比喻)

来源:2017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判别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拟人)             

B.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比喻)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             

D.夏洛克伤心欲绝地说:“你们夺去了我的财产,就是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的要了我的命哪。”(夸张)

来源: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来源:2017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来源: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1997年的夏天,我们一行清早从武威城出发,驱车走在312国道上。黑亮的柏油路像箭杆一样伸向天际,经过一个个绿洲,跨过黑水河,穿过几处丹崖地貌,在黄昏时,我们来到嘉峪关前。关城就耸立在莽原上,南、中、北三座城楼相守相望,如三位雄赳赳的武士。关城南北绵延着土垒的长城,就如两只长长的胳膊,分别伸展到南山和北山之上,与山峦浑然一体。南山是祁连山,山顶还有终年不化的白雪,北山为黑山。南、北两座高山之间,便是狭长的平川,被嘉峪关及两翼的长城紧紧地锁住。

②只有面对如此场景,才能深刻体会到“边陲锁钥”之意。我抬头看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城楼上,“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灼灼生辉。陆游的一句诗“城上斜阳画角哀”,蓦地浮现在脑际。

③赶在闭关前,我们登上了城楼,因此只能走马观花。游人已基本散尽,只有我们几个人徜徉在城楼上,登高远眺,一种静默悠远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往东看,数千年古道从长安一路向西,延伸到“光化门”。向西远眺,是空阔无边的戈壁滩、盐碱地。遥想嘉峪关建成近六百年来,多少从江南、从中原、从关中一个个城池或村庄走出的商人、武将、兵士,他们骑着马或者骆驼,一旦出了关城西边的“柔远门”,应该怀着一种凄凉而夹杂憧憬的复杂情感。向西,向西,再向西,在那片蛮荒的土地上,承载他们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人生梦想,也有着不可知的危险如看起来温柔的沙丘,总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等着他们……他们的身后,是中土的繁华和故乡亲人的牵挂。

④我对嘉峪关有种亲近感的一个原因是:“天下第一雄关”匾额是我的湖湘先贤左宗棠所题写。

⑤同治年间,中亚的阿古柏趁着清帝国连遭太平天国、捻军以及陕甘民变等内部动乱,出兵侵占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天山南北落入外人之手。清帝国的西北边防线,再一次退守到嘉峪关前。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移驻肃州(即酒泉),制定“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很快平定南疆,但北疆的伊犁仍然由沙俄窃取,且无归还之意。

⑥光绪五年,左宗棠还驻扎在肃州大营里,他已经是68岁的老人了。来日无多的他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慷慨而言:“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决定亲率大军西进,用武力迫使沙俄交出伊犁。为了显示不要回伊犁决不回到关内的决心,左宗棠让士兵抬着他的棺材从肃州大营出发,经过嘉峪关,运到哈密。在左宗棠的军事压力和曾纪泽的外交努力下,沙俄不得不归还了伊犁。

⑦暮色即将笼罩荒野,我们匆匆地出城,离去。回望那巍峨的城楼,我不由得有些自豪地记起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一位幕僚写的诗:“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⑧因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嘉峪关没有成为边关,而只是内地一座城池,今天它仍然是处在内地的一个名胜地。而且,我们已告别了冷兵器时代,像嘉峪关这样险要的关隘,不再有当年的军事价值。

⑨当历史的硝烟散去,所有的征战与杀伐深藏在发黄的典籍里,嘉峪关只是一道位于内地的著名景观,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正如西门“柔远”所寓意那样:以柔怀远,用文明去感化人,如此才有长久的和平。

⑩但愿永远,嘉峪关只是一道安静的景观。

(选自十年砍柴《但愿嘉峪关永远只是一道安静的景观》,有删改)

(1)选段①中“关城就耸立在莽原上,南、中、北三座城楼相守相望,如三位雄赳赳的武士”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请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说说你对选段②中“我抬头看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城楼上,‘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灼灼生辉”中“灼灼生辉”的理解。

(3)选段⑨中说“嘉峪关只是一道位于内地的著名景观,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你怎么理解?

(4)下面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赶在闭关前,我们登上了城楼,因此只能走马观花”中,“只能”一词表现出作者不能细细观赏嘉峪关的遗憾之情。

B.“应该怀着一种凄凉而夹杂憧憬的复杂情感”中,“应该”一词表明这是作者对当时人们复杂情感的推测,也是作者此时登上城楼的感受。

C.“一种静默悠远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我对嘉峪关有种亲近感”,这都是嘉峪关带给作者的感受。

D.“但北疆的伊犁仍然由沙俄窃取,且无归还之意”中的“窃取”本指偷取,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由此可体会到作者对沙俄侵占北疆的伊犁的愤懑之情。

E.选文⑤⑥段采用倒叙,内容上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嘉峪关没有成为边关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结构上为下文点明、升华中心作铺垫。

来源: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稗子不会躲开

豆春明

    每年端阳一过,母亲就会下田扯稗子。

    稗子这东西,是个假聪明。开始时混在稻秧里,偷偷争水争肥。母亲天天从田边走过,也没发现它。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冒出头来。要是它能再憋上一段时间,说不定母亲就去干其他事情,把它忘了。等她干完事情回来,它已经扎稳了根。再去扯,会一扯一个大坑,连旁边的稻秧也跟着扯起来。那时母亲也许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长下去。可惜,它就是憋不住。

    那段时间,阳光和雨水交替频繁。母亲没扯几根稗子,天就下雨了。她披上一张白油布,继续扯。雨滴砸在秧叶和稗叶上,溅起一层水雾,好像要把稗子藏起来。母亲摸着稗子,从秆一直摸到根。然后分开五指,像个筢子,往上一捞,稗子就被扯掉了。扯了七八根,拴成一把,丢在田坎上。一块田,能有十多把。母亲将它们装进背篼,背回家去。

    也可能烈日当头。母亲分开稻身,汗珠滴进水田里,叮当有声。水田光亮如玻璃,能照见她的皱纹。母亲常说:我老了。是的,她就是在那些稻谷和稗子中间变老的。

    我家有三四亩田,母亲要忙两三天,扯完稗子,她会生一场病。小腿病,牙齿痛,头也痛。这几样病,每年都在那几天等着她。她一次也没躲过。哎,吃了那么多次亏,她也不吸取点教训,想个办法躲一躲。

    我心痛她,给她打电话。别扯了,让它长算了,我说。少收几斤稻谷算个啥嘛,我还说。进城多年,我早已习惯不把稻谷和稗子当回事。母亲答应了。可放下电话,又下到田里。弄得我在电话这头干着急。

    我向妹妹求援。她住在县城,跟母亲只隔十几里路。她带母亲逛街,上超市。吃不吃榴莲?妹妹逗母亲。母亲点头。比屎还臭,还吃不吃?吓得母亲赶紧跑开了。这是美国苹果。母亲睁大眼睛,睁得和找稗子时一样大。那是肥牛肉。肥在那里呢,她问妹妹,咋一点看不出来?又带去挑选花衣。老都老了,别挑花了眼,妹妹提醒她。

    挑花了眼才好呢。眼花了,就看不到稗子了。第二天早上,她收拾好新买的花衣。回去扯稗子了,她说。头也不回地走了。

    每年的情形,大致都是这样。多年下来,母亲的花衣装满了一柜子,但她还是把稗子看得清清楚楚。我和妹妹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几个暑假,我回去看母亲。那时稻谷和稗子快熟了。机耕道两边,一眼望去,高的是稗子,矮的是稻谷。我扯起一根稗子,量一下,它比我还高。稗穗沉甸甸的,有半尽长。看得出来,它长得不错。大多数田里,稗子都长得不错。田的主人,像我一样进了城,没时间扯掉它们。爱咋长咋长,能收多少收多少,他们大多这样想。对于那些长得热热闹闹的稗子,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兴趣。

    我家田里的稗子,在樯里算最少的。那是母亲用一场病换来的。扯掉稗子,今年又增产了,母亲笑着对我说。她脸黑,不笑还好,笑起来更见苍老。但母亲是真的高粉,为那些即将成熟的稻谷,也为那些被扯掉的稗子。可我实在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的欢乐,早让城市带走了。我让母亲,在她的城里儿子面前,显得好孤单。

有一天吃中午饭时,我问,年年,还是很多吗?多,不扯不行,母亲回答。看来,她这一辈子,算是和稗子耗上了。一个生命,一个送命,像对仇人似的。其实,母亲和稗子是完全可以不这样的。母亲不扯稗子,起码可以少生病,多活几年。至于稗子,随便找个地方,都比长在家田里强。如果这样,那多好。

    吃过饭,母亲去沟里洗最后一次扯回来的稗子。洗得干干净净。稗子一身绿,比长在田里还水灵。嫩一点的,母亲细细切碎,拌上米糠,捧给猪吃。但两头大白猪吃惯了父亲煮的稀饭,只吃了两口。母亲又捧给鸡,鸡也不吃。母亲只好把它倒进粪堆。过了一二十天,种秋豆要肥,她拿木棍扒开一看,稗子还是绿的,还是稗子的样子。不得已,她又把粪堆封好,打算再过两三个月,拿来种冬麦。

    老一些的,母亲扔在院坝里。晒几天,稗子轻飘飘的,能飞起来。有一天,我在灶上做菜,母亲帮忙烧火。她塞了一大把稗子在灶膛里。稗子不易燃,弄得满屋是烟。我躲了出去。过一阵转来,稗子燃了起来,慢慢化为灰烬。母亲让烟熏出了泪,坐在灶下揉眼睛。她像是为了某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她和稗子始终在较劲。她没输,它也没赢。到底是啥东西呢?我也不清楚。但肯定不只是那几斤多收的稻谷,也不只是那几根多长的稗子。

    今年,母亲满七十岁。她也许是村里最后一个扯稗子的人。但她还会扯下去。稗子也会长下去。

    吃了稗子几十年亏的她,不会躲开。

    吃了她几十年的稗子,也不会躲开。

    倒是我们这些人,好像吃了多大亏似的,躲得远远的,给自己母亲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家,给稗子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村庄。

(1)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稗子?其作用是什么?

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子,冒出头来。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题目为“稗子不会躲开”,为何却花很多笔墨写母亲?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来源: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盼钯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B.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C.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排比)

来源:2016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  

②其名为鲲  

③及其家穿井  

④其真无马邪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所在的春华中学初二年级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建设”为报道题材。请你参加。

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

下面是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指出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19年5月8日上午9点,成吉思汗街地铁站

采访对象

1.地铁1号线总设计师2.施工人员3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

采访目的

多侧面了解地铁1号线建设情况感受首府交通发展

采访方式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等

采访问题(依据采访对象顺序各拟了一个主问题)

1.请问我市地铁建设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2.您认为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3.请谈一谈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相应措施是什么?

活动二:选定新闻体裁

       采访结束后,两位同学分享了采访内容。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1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要对这一场面进行报道。请你分析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与表现角度,分别给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活动三:交流实践体验

       初二年级将召开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并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会标内容。

要求:(1)运用对偶修辞方法;

           (2)不超过30个字。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来源: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浓郁”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2016年5月25至29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来源:2016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B.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D.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来源: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