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向台湾,背靠大陆,北倚沪宁杭,南邻珠三角,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温州,南至汕头,陆地面积约为27万平方千米。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左图)和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等要素分布图(右图)。
   
材料二 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福建安溪铁观音位居“十大名茶”之列,此茶采用当地优质茶叶为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安溪海拔300—700米,当地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4分)
(2)简述福建安溪盛产优质茶叶的自然条件。(6分)
(3)2013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近1973亿美元,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双赢,请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互补性优势条件。(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欧洲局部地形图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非常重视对城市雨水收集的国家。在柏林波茨坦广场的19栋高层办公楼中,适合建设绿色屋顶的都种上了绿色植物,不适合建绿色屋顶的建筑则用雨漏管过滤雨水后,将雨水储存到地下水库,5个水库每年可储水2.3万立方米。这些雨水一半被用来冲刷办公楼厕所和灌溉植物,另一半则被抽到广场旁边的人工湿地,形成城市景观。
(1)简述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布局的最主要社会因素。
(2)判断图中莱茵河上游P河段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分析城市雨水收集对城市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
(4)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图中莱茵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6~18℃,土壤疏松透气。下右图中马铃薯产区采用机械化作业,比人工犁地深,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该地普遍采用薄膜多层覆盖种植马铃薯,比露地种植提前45天左右。春马铃薯2月底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接着播种玉米,玉米地再套种秋马铃薯。市场上马铃薯供应的淡季是4月~8月。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下面三个小题:
①当地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
②结合材料一说明机械化耕作对马铃薯种植的有利影响;
③上左图为“马铃薯多层膜覆盖栽培示意图”,读图分析多层薄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好处。
材料二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的输水干线,为确保其水质达到III类水标准,通向湖泊的排污口全部关闭。截污导流是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中水分别导向洼地、新修水库,确保被拦截的中水、地表径流等在输水期间不进入调水干线。(中水是污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除了不能饮用外,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水价比自来水便宜。)下图为“南水北调输水干线示意图”。

(2)根据上述图文材料,说明截污导流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
(3)上右图中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此,人们需具备防灾和治理的基本知识。简要说明山沟泥石流发生时有什么前兆,并且说明治理泥石流沟的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的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出L湖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分别描述L湖湖底坡度变化特点及湖泊东、西部盐度差异。
(3)阅读材料,试分析西部芦苇广布的原因。当地政府打算在此建一造纸企业,一部分人赞同,一部分人反对,你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两工业区工业部门表

材料二:2014年10月,重庆力帆集团与利佩茨克州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根据该协议,力帆集团将投资近3亿美元在莫斯科工业区的利佩茨克州联邦经济特区建设占地60万平方米的全新整车工厂,项目投产后计划产能将达每年6万台汽车。
材料三:俄罗斯西部的顿河流域是其农业主产区,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下图为俄罗斯顿河流域示意图和该流域内A、B、C三个城市气候资料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力帆集团在利佩茨克州投资建汽车厂对该地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2)有俄罗斯专家建议把乌拉尔工业区的冶金工业迁往圣彼得堡工业区,试分析该观点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我国长江相比,顿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顿河流域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说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规划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硬件”联通在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2014年11月8日,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元成立丝路基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是:
①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 ②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 ④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①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②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③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④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4年12月26日,随着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速列车的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已经全程高速。2015年3月5日,北京时间9时,一列高速列车从西安驶往目的地乌鲁木齐,沿途天气晴朗,车上一位德国杜伊斯堡游客所见所闻可信的是

A.列车出发时,看见西安物体的物影朝向西南
B.7小时后列车进入河西走廊,看见太阳挂在西南方天空
C.13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这里已是黄昏
D.下车20分钟后,住进旅馆,向德国家人报平安,家人正在午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所示区域M地,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沙子层层叠叠、堆积而成小山状,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倒影如同两个佛掌在合十祈祷,称为佛掌沙丘(如右图)。

材料二:左图米林县境内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主要有虫草、红景天、当归、雪莲、秦艽、雪山一枝蒿等2000多种,堪称生物基因库。
材料三:左图中境内的318国道被称为“危险与美丽并存的公路”。
⑴分析图示318国道被称为“危险与美丽并存”的原因。
⑵分析图中M地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
⑶该区域药材资源丰富,有人认为应加大开发力度;有人鉴于环境脆弱,认为应加强保护。你认为呢?试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央广网财经北京3月7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一带一路”,指出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一带一路”列为2015年重点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毫无疑问,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关键年。

(1)分别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至终点沿途各自经过的自然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起点至终点沿途经过的气候带。
(2)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
(3)简述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并且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大陆高原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618~7356 MJ/m²,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总量43mm,年平均降水天数27天。
材料二: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

(1)根据材料阐释格尔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的原因。
(2)近年来,格尔木市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其中“枸杞、蔬菜、羊”成为三大主导产业。试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格尔木的枸杞色红粒大,肉厚且绿色无公害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格尔木拥有大量的国有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你是否赞成在该地大力建设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10℃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1)简析A地≥10℃积温低于B地的原因。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
材料三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机制、就业环境不景气等原因,东北地区每年净流出200万人。东北三省曾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往日的优势产业成了夕阳产业,东北三省人均国内生总值在全国排位逐渐下降,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振兴。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原因。
(4)分别指出图中A、B两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一提出应对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含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它有“工业维生素”之称。
材料二 内蒙古稀土储量、开采和利用状况。如图甲。

材料三 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利用状况(图乙)

材料四 1994-2013年中国及全球稀土产量变化。(图丙)

(1)我国稀土分布的特点有    。
(2)我国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3)我国实现稀土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筑用地

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荒漠带 B.河谷地带
C.高山草原带 D.交通沿线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一)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图(三)为波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纪初意大利当局发现该潟湖逐渐发生不良变化,为此将很多汇入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纪初改变波河河口位置,最终引发了该潟湖新的环境问题。图(二)为威尼斯潟湖南部简图。

(1)分析1861年~1991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在整体上对意大利城市化的影响。(6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流域南北部水电站数量差异。
(3)简析河流改道外流对威尼斯潟湖的保护作用和产生的新环境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图丙为波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纪初意大利当局发现该潟湖逐渐发生不良变化,为此将很多汇入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纪初改变波河河口位置,最终引发了该潟湖新的环境问题。图乙为威尼斯潟湖南部简图。
(1)分析1861年~1991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在整体上对意大利城市化的影响。
(2)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流域南北部水电站数量差异。
(3)简析河流改道外流对威尼斯潟湖的保护作用和产生的新环境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铁路沿线地区被誉为“新能源走廊”。请说出其中一种可开发的新能源,并阐述其成因。(6分)
(2)简析图示地区成为“古丝绸之路”和兰新铁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6)
(3)高原夏菜是利用西北高原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
你认为图示地区能否大规模发展高原夏菜?试说明理由。(6分)
(4)近年来,Q河流域通过综合治理使下游生态环境重现生机,你认为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