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该图表示某产业部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的转移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该产业部门属于(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能源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A.①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资金外流
B.②③④地区生产成本低于①国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①国
D.①国为了扩大产品的出口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

A.迁出地区的经济衰退 B.不利于产品的更新
C.污染的转移与扩大 D.迁入地区的产业单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问题。
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7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黄河金三角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①技术指向型产业   ②动力指向型产业
③市场指向型产业   ④原料指向型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表2 江苏某地三大产业构成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1年
65%
15%
20%
2011年
10%
43%
47%

若图表示江苏某地产业结构变化图(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
示第三产业),阅读图中数据并结合表2判断,能正确反映1981到2011年产业结构
变化顺序的是

A.①到② B.③到② C.③到④ D.①到④

若图中最大六边形表示西欧某城市,其中①②③④代表该城市的不同功能分区,河流由④流向①,下列布局合理的是

A.①—商业区 ③—住宅区 ④—工业区
B.①区适合布局钢铁工业
C.②区适合发展高级住宅区
D.④区河段过度开发可能诱发滑坡灾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名牌“白猫”洗涤品有声誉,有市场,但因产业结构调整,已不适宜在上海发展;而重庆万县生产洗涤品的企业产销量奎低,经济效益差。 1995 年,两家企业合资组成了“白猫”(重庆)有限公司安置移民 1000 多名。据此回答问题。
上海“白猫”洗涤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 (重庆)有限公司的现象(    )

A.属于国际产业转移 B.不属于产业转移
C.属于区域产业转移 D.与产业转移无关

促进上海“白猫”洗涤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力流动性很强 B.寻找新的企业发展空间
C.在上海生产内部交易成本高 D.万县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

“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组建,对万县区域发展而言,最直接的是(    )

A.促进万县的产业结构调整
B.缩短了产业升级的时间
C.加剧了污染
D.安置部分移民就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江苏省:(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
D.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

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
B.20世纪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
C.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D.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表反映了2008~2010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加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四大经济圈2008~2010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三角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无素质比较高
D.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

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将上升的有:
①劳动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以来,全球IT产业巨头惠普、宏基笔记本电脑落户重庆,100多家电脑零部件企业入驻重庆,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配套”的产业集群。读该图完成问题。

重庆吸引IT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劳动力丰富   ②水源充足 ③地价低廉  ④水运便利  ⑤政策优惠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有关IT产业转入对重庆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产业升级 B.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人口增加 D.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线中的位置图,回答问题。

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服装业 B.电子信息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金属冶炼业

下列有关协调沿东陇海线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举措,可行的是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经济质量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B.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C.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D.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及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软件制造  原料
B.玩具制造劳动力价格
C.汽车工业 技术
D.石化工业交通运输

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后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减少环境污染和扩散
D.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
移②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A.20% B.38% C.42% D.62%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问题。

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读图回答问题。

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一致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可与①②③④情况相符的地区排列依次是

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
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
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
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择题